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alexmazaltov
Created August 23, 2024 11:02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alexmazaltov/037f5e8543f6484aade69ed300831bc5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alexmazaltov/037f5e8543f6484aade69ed300831bc5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合法性的政治》阅读笔记
title date
《合法性的政治》阅读笔记
2024-03-29

因为最近“赵鼎新和浙大”的事,早上蹲坑掏出来《合法性的政治》随便看看,结果一口气看完了。之后又扫了一遍《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因为06年成书,所以没细看。希望这里能“少摘录,少评价”,尽量几句话说清楚他的一些核心论点和论据,以及我对此的评价。

先总评一下:

在看本书之前,我的内心想法是“看我怎么逐条驳倒你”,看的过程中,对其观点则见仁见智,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应该说,这本书还是很过“键政瘾”的。并且作者的论述方式和我自己使用的,非常类似(都是那种“滑”就完事了,各种“但是”,三段论嘛)。读起来确实很有思辨的爽感,思路很连贯。

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很长,可以认为是作者的论文和书稿的合集,跨越了90年到17年(初版)的近30年。也因为时间跨度很长,书中有很多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的(至少是片面的,或者说“太单纯了”,但是论据又很充分,所以更有必要细究了)。所以晚上又找了几个他最近的讨论会视频,看看他最近的一些观点,与之前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变。

看完之后,感觉如果有一定键政水平的话,看序言的大纲就足够了。非常精华。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索
 第一章 政权合法性和国家社会关系
 第二章 “天命观”及绩效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
 第三章 民主的生命力、局限与中国的出路
第二部分 合法性和经济发展
 第四章 防御性政体和经济发展
 第五章 绩效合法性、国家自主性与经济发展
 第六章 路径不依赖、政策不相干: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
第三部分 合法性和社会运动
 第七章 克里斯玛权威的困境:宁夏文革的兴起和发展
 第八章 国家合法性与八九学运的发展
 第九章 民族主义与威权国家: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轰炸后北京学生的抗议
 第十章 当今中国是否有发生革命的危险?
第四部分 合法性和媒体以及公众舆论
 第十一章 霸权文化缺失下的中国新闻和社会运动
 第十二章 社交网络和伦敦骚乱
 第十三章 微博、政治公共空间和中国的发展
结论

首先,先按照目录逐个评价,前两部分最有价值,后两部分中“社会运动”部分就是些前尘往事,第四部分则已被证明错误。这就是有人说的“搞社科的总是理论建构很成功,但是一旦用来解释就又臭又长,用来预测就从没对过”

本章想传递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政治学原理:一个政党更容易被与该政党原有意识形态倾向一致的政治正确话语所绑架。因此,右派政党要防右,自由主义政党要防范自由主义,宗教政党要防范原教旨主义,有很强民族主义倾向的政党要防范民族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左倾意识形态立党,因此必须要牢记邓小平的“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一政治智慧。
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而中国过去的失败则是由于封闭、保守和意识形态主导国家决策。

认同,这就是我之前说的“政府本身的自制力”。苏联、美国、秦朝的覆灭都是这个问题,求全之毁啊。所谓“反动”,一旦其力量到达极限时,就会出现衰退。但又因为,到达极限是快速扩张,毫无基础,那衰退也会很快。“来的快,去的快”。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说“摆脱历史周期律”时,实际上说的是什么?

与西方主流媒体在报导西方社会运动和社会冲突时体现出的保守性不同,中国主流媒体不但倾向于对社会运动和各种集体性抗争事件做正面报导,而且积极介入大量的社会运动和抗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改革过程中中国媒体的发展本身
就是一场社会运动...

...

但是,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在价值观上与体制的格格不入,使得他们中总有不少人对揭露社会黑暗问题(以下简称“揭黑”怀有热情,而且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倾向手从体制与社会结构中寻找社会矛盾发生根源,并且会在可能条件 下积极推动他们所向往的社会价值和制度改革

两点,这种建构比西方国家的更好?我不知道是怎么把“媒体在报答社会事件的保守性”吹嘘为“好事”的。媒体天职就是揭露社会不公,而不是像西方国家媒体那么有“媒体纪律”(这些年见的太多了)

至于他认为,没有被纳入“利益集团”的媒体会故意挑动社会舆论,制造分裂,以此浑水摸鱼。这种现象有吗?比比皆是,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的人,你甚至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不然“学新闻学的”是怎么来的?

我们对这种看问题和以下社会机制的存在,决定了政权合法性来源与该国家民众的政治思维模式之间的关联:
(1)绩效合法性在一个国家统治中的地位越重要,工具理性在该国家民众的政治思维和行为模式中也就越占据重要地位;
(2)程序合法性在一个国家统治中的地位越重要,形式理性在该国家民众的政治思维和行为模式中也就越占据重要地位;
(3)意识形态合法性在一个国家统治中的地位越重要,价值理性在该国家民众的政治思维和行为模式中也就越占
据重要地位。
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就是通过激发
不同形式的社会理性来塑造大众的政治认知模式和行为特征的。
成功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建构会给人精神依托和道德归属感;成功的程序合法性建构会给人政治参舆感和公正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杈力;成功的绩效合法性建构会给普通民众带来各种具有“实惠”性质的公共物。如果能自由选择的话,我希望一个国家政权的合法性能平衡地建立在意识形态、程序和绩效道三个来源的基础上•但是我很清楚我的希望只是痴人说梦。因为这三类合法性来源之间有著很大的冲突,以至于国家合法性在一方面的强化就会导致另一个方面的弱化。

他认为“就国家政治来说,意识形态合法性和程序合法性的一个比较良性的结合,是自由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程序政治的结合。”就TM离谱,都懒得反驳。

即使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够持续几十年,也无法为政权的稳定提供保障。在没有意识形态和程序合法性支撑的情況下,中国政府不得不以很强的“父爱”性质来推动其惠民政策。公正地说,在“和谐社会”的政策下,大量中国民众从相关的政策和计画中获益,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降低。但是,对于民众来说,这些收益不是来自艰苦的讨价还价争斗,而是来自一个仁慈的国家。这就使得受益者很难感受到自身的权益和权益的边界,更不用说认识到其他社会群体的权益和边界。最初很受欢迎的惠民政策因此马上就会被民众视为理所当然,道就会为新的、更加难以满足的需求和欲望埋下伏笔。

可以这么说•在任何一种政权下,只要社会问题变得严重时,人们就会怪罪于政府。然而•如果一个政权具有程序合法性(例如多党制民主政权),那么它就可以在更换政府的过程中平息民众的不满。由于这类体制提供了一个可替代的选择,这便消解了人们对现有政权的不满•但当前的中国政府并没有为民众提供此类选择。此外,因为政府的执政基础过度地依赖政绩,对于高层领导人的道德和经济行为,或者是对特定的国家政策的挑战,都有可能直接转化为对政权合法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民众与政府之问的妥协余地就会很小。

...

再过二十年,大多数直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就可能相继过世,中国人在那时候就会把富足的物质和稳定的政治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中国在那时仍然没有将政权合法性建立在一个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的话,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很难克服的挑战。总之,中国长达近三千年的绩效合法性传统,对于当前的民众来说应该是一个福音,但是对于执政者来说则未必如此。

极力鼓吹“”

贩卖“”观点,危言耸听。本书这个观点复读了至少十几次,这里只摘录此一处。

这派人总是认为“康米意识形态作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崩溃了”,并将该“论点”作为进一步论证“唯一道路就是‘程序合法性’”的论据,实际上这里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谬误了。有没有可能,根据我对的了解,“认为康米不可能实现”不等于“不认同康米”(不等式秒了.jpg),至少根据我的观察,甚至很多人越是认为“不可能实现”,越是“想的发疯”(在我的认知里,这是某种物质条件积累后的必然,或者说是更“务虚”了(马斯洛需求层次嘛),或者说是“唯物主义者”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可能性(与“宗教”在古代社会的生态为类似,从这个角度来说“通三统”的建构是成功的,也即把“康米”嫁接在“天下大同”这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上),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我不知道本书作者能否解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我这里也同样是把“身边统计学”作为论据了。

锐评一下,是乡贤,不是买办。 文中对“票选政治”、“殇派”、“殖人”、“新自”多有批判,但是xxx 想把“我们”拉入迷梦。“来吧,按照我说的做,一劳永逸”,唯一的道路就是“程序合法性”

乡贤们:“靠我们”、“这是为‘你’好,让‘你’更省事”

或者说是某种“陈独秀”吧,这类人的想法都是大同小异。

不就是“法国五月风暴”嘛,又是“提真问题,开毒药方”,包括平时跟朋友聊天,也有朋友会说“搞不懂现在上面想搞啥,。真要打仗,烂命一条也就冲了。但是又搞各种。”云云。但是出路绝不是什么程序合法性(也即“票选政治”),即使这里不做任何恶意揣测,这个方案也仍然弊大于利。

但是我要说的是,中国在近代时的落后,这些士大夫以及给他们帮闲的那些个“精神士大夫”们要负至少90%的责任

我还是拿我最喜欢的“用车来类比国家”,

国家在某些方面政策的基础。但是在重大国策层面上,中国绝不能被任何一种“理论”糊弄•比如•笔者很赞同中国严肃左派学者的部分观点和分析,却强调中国必须长期防左。这是因为笔者深知如下政治学原理的重要性:

一个政党更容易被与该政党原有意识形态倾向一致的政治正确话语所绑架,政治正确背后垃圾必多;当政治正确与个人利益能相结合时,背后隐藏的垃圾就更多。因此,左派政党要防左,右派政党要防右,自由主义政党要防范自由主义,宗教政党要防范原教旨主义,有很强民族主义倾向的政党要防范民族主义。这就是邓小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思想背后的政治智慧。

邓小平的“防左”思想和“摸著石头过河”思想是中国的财富。只有坚持这两点,中国才能避免意识形态的陷阱,在经济上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这段是本书我最认同的一个观点。确实“大量的利益藏身于政治正确之后”,从yq期间的很多事情就能看到,这点确实仍然没有解决(或许无法解决)。当我们用这点批判白左,批判驴党的时候,不就是说“用政治正确当武器来搞私利”吗?为啥在“自己”身上又看不到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绩效合法性•政府就必须加强吏治、采取悦民政策,并且把社会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统统管了起来•但是,政府管得越好•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就会越高;政府管得越多,问题也就越多,社会向题于是成了政治问题•社会题的重新政治化,
因此,虽然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建立一个能作为国家政权合法性基础的主流价值观,并且在程序合法性方面也有严重亏缺,中国却有著举世瞩目的经济绩效和民众生活水准的飞速提升(第五至六章)经济的成功和世界其他地区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了中国政府信心,第三波民主浪潮的消退又减轻了国际力量对中国政府的压力

因此,“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其他类似保守的声音在当前中国出现是非常自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中国所呈现的左倾和保守倾向,只是保守主义在世界上大范国回归的一环,它们都是对第三波民主浪潮的一个反动

“民族主义总会和当时当地的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而产生力量,因此各种保守的民族主义思潮就会在世界上占据主导”

这个解读非常精彩!其实还是“同志还是同胞”,但是我认为有两种解读,“一个社会在难以前进时,会本能地想要走回头路”,另外,民族主义本身是自发的。当然,他这里只是为了解释,“把现象总结成规律”。

“防御性政权”,又造新词,还有什么“嵌入式自主性”。不就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吗?这些搞社科的非得用“学术用语”把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煞有介事地讲一遍。

“从“终结”到“转型”:世界如何走到今天?又去往何处?””

20230906 赵鼎新:从“终结”到“转型”:世界如何走到今天?又去往何处?_哔哩哔哩_bilibili

任何性质的社会组织、思想和制度,随着其力量变得强大,削弱其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反者道之动”的具体解释,在马列里就是“造反有理”,当然他称之为“道家反动原则”(社科一贯的造词)。

间接帝国和直接帝国

老生常谈了,其实就是地理殖民和经济殖民(更好的资源掠夺殖民方式)

“核边比”

第三波民主化

如何看待“民族是想象共同体”这一说法?

印尼专家写的,对“千岛之国”来说当然是,但是对多数国家都不对,对中国这个被“汉制”锤炼了3000多年的国家尤其不对。

其实无论是中左还是中右都是极好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跟老刘说的“中国经济不能好!经济一好就瞎搞”有异曲同工之妙

“政治就像做香肠。你如果喜欢香肠,永远都不应该知道它是如何做出来的。”

不要妄自菲薄,也要戒骄戒躁。


用左的心态和目标,做右的事情,才是正确的。

比如说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种事情全世界哪个国家能搞定?历史上哪个国家能搞定?

DNaW

最后

最后,晚上梳理内容后,感觉时间是浪费掉了,颇有收获,但是并不与用掉的时间相匹配。

很早以前,看到一些,总会有“脸红心热”的感觉,经过一些键政训练来构建了系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后,几乎没有再。但是有时我也不禁反思,是“见的多了”?还是单纯年龄上来了之后更迟钝了,不敏感而且有很多“成见”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可真是“把胆结石当成舍利子”的笑话。

话说回来,虽然并没有从本书中学到太多,但是也确实对嵩子和帽子的观点是某种对冲。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当前世界,避免“败军之败”的错误。

中国没有成为全球霸权的基因,中国不能也不应该成为霸主。

成为霸权是危险的,我们总说“少数民族政权总是带着嫁妆入主中原”,边缘国家尝试去殖民“体系内的核心国家”是危险的(虽然我并不认为中国是边缘国家,但是事实上你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他人的看法)。 吃地

我说过美国在二战后一跃成为全球霸权的原因就就三条,地理位置、拓扑结构(不限于选票政治,当我们说“施行选票政治的国家非常容易被美国操控”时,指的是什么“”)、文化(与带英一脉相承(英语对于国际舆论的xxxx),当时美国的德裔占比很高(从这点上来说,美国实际上是英德的私生子),为“治理体系”的顺滑交接提供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基础)。其他都是扯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从这三点上对中美进行对比,就走入误区了。因为中国和美国本身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国家,这三点本身就是美国的优势(或者特点)。

中国的治理体系(也即“汉制”)从来都是基于土地和官僚体系的,或者说“吃地策略向来是,要不不吃,要不就彻底吃掉,纳入治理体系”。这跟美国的“拓扑结构”完全不同,新自的“民主浪潮”,恰如其名,就像浪潮或者一阵风,看似来势汹汹、摧毁一切,但是吹完也就过去了。看起来凶猛,但是会引起很大的“排异反应”。“汉制”则不同,如同钝刀割肉,慢火煲汤,缓慢但是坚定,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成为“秩序”的一部分了,已经无法、无力也不想反抗了,正如“人不能举起自己”。换个例子来打比方,“拓扑结构”之于人体如同“血液”(反噬时很可能导致机体死亡),“汉制”之于人体如同“四肢”(即使反噬,也只是“缺胳膊断腿”罢了,机体本身是死不了的,即使在不那么“汉制”的唐朝也是如此,更遑论其他朝代了(再则,我不想说“汉制”就是“超稳定结构”,这只是“汉制”的一个feat罢了))。

基于此,怎么与美国进行竞争?应该把美国的免疫机制搞坏,让“坏血”流进其心脏、大脑。事实上,现在美国还是有一定能力能够抵御“毒素”(比如克林顿政府颁布“移民改革和控制法案”之后小布什驱逐“有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就非常有效),我不是racist,但是客观来说老黑和老墨确实没啥科技天赋,天花板很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应该把它作为手段(像毛子那样恶意拱火),只要安心发展好自己,美国“毒发身亡”是必然的。

我们目前不要出击,正如“毛子就是想让我们上来一起蹬车”,但是如果我上车之后,你不蹬了怎么办?不要当盟主,要各国主动反美,并且主动输送利益给我们(而不是我们主动输送利益给他国,苏联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死在这点上了,战略失败),让我们进行一些“反美操作”,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扯大旗”的时候,才是“吊民伐罪”的时候,现在还早。“秩序”是刚需,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提供一套替代“美国体系”的方案(当然周边国家都可以用“汉制”来治理,但是不可能在全球推行,没有这个基础和能力也没有这个主观意愿,否则将会遇到比今日美国更严重的反噬),这里wait and see的东西太多了,持有谨慎乐观的心态,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无法预测的。

实话说,中国现在的生态位太好了,无论是继续在“美国体系”里挣钱、继续发展,还是被迫推翻“美国体系”都可以。这个生态位类似隋末的李唐,只要“苟”到“被迫”反美即可。“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由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他们去做决定。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