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tment for Pediatric Gender Dysphoria
https://opa.hhs.gov/sites/default/files/2025-05/gender-dysphoria-report-exec-summary.pdf
在過去十年中,質疑自身性別(sex)並認定為跨性別(transgender)或非二元性別者(nonbinary)的兒童和青少年數量顯著增加。許多人被診斷出患有一種被稱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疾病,並接受了一種被稱為「性別肯定護理(gender-affirming care)」的治療方法。 這種方法強調社會對兒童自我報告認同(self-reported identity)的肯定;青春期抑制藥物,防止青春期開始;跨性別荷爾蒙(cross-sex hormones)刺激異性的第二性徵;以及包括乳房切除術和(極少數情況下)陰道成形術在內的手術。 數千名美國兒童和青少年接受了這些醫療干預。
雖然性別角色不一致本身並不病態,也不需要治療,但使用藥物和手術干預治療兒童性別不安被稱為「醫學上必要的」,甚至是「救命的」。 出於確保孩子健康和幸福的願望,跨性別兒童和青少年的父母常常為如何最好地支持他們而苦惱。 這些兒童和青少年中有很多同時患有精神或神經發育疾病,這使他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當他們尋求專業幫助時,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應該得到富有同情心的、基於證據的、針對他們特定需求的照顧。
社會對保障兒童的福祉負有特殊責任。鑑於這些患者所面臨的挑戰與道德和社會意義中備受爭議的問題相交叉——包括社會身份、性和生殖、身體完整性以及基於性別的表達和行為規範——最近出現的滿足他們需求的醫療實踐已成為重大爭議的焦點。 本評論是在國際社會對兒科醫療轉型日益關注的背景下發表的。在認識到這些醫療干預的實驗性質及其潛在危害後,一些國家的衛生當局已經實施了限制。 例如,英國已禁止常規使用青春期阻斷劑(puberty blocker)作為治療兒童性別不安的干預措施。
衛生當局也認識到了這一醫學領域的特殊性。 這種例外現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性別不安的診斷完全基於主觀的自我報告和行為觀察,沒有任何客觀的身體、影像或實驗室標記。診斷的核心是青春期期間已知會出現波動的態度、感覺和行為。
此外,人們對兒童性別不安的自然病程了解甚少,儘管現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性別不安無需干預即可自行緩解。 醫療專業人員無法知道哪些患者可能會持續經歷性別焦慮,哪些患者會接受自己的身體狀況。
儘管如此,「性別肯定」護理模式包括對沒有身體病理的未成年人進行不可逆的內分泌和手術干預。 這些介入措施有造成嚴重危害的風險,包括不孕症、性功能障礙、骨密度累積受損、認知不良影響、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紊亂、精神障礙、手術併發症和後悔(regret)。 同時,對證據的系統性回顧表明,人們對這些干預措施所宣稱的益處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圍繞未成年人醫學變性問題的爭議已經超越了科學爭論的範疇;它們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政治內涵。公共話語被極度兩極化的敘事所主導。有些人認為未成年人的醫學變性是緊迫的民權問題,而其他人則認為這是嚴重的醫療失敗,並警醒我們,即使是現代醫學也容易出現嚴重錯誤。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兒童、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庭——他們只尋求支持他們的成長——發現自己陷入了相互競爭的觀點。他們需要並且有權獲得準確的、基於證據的資訊來指導他們的決策。
本次證據和最佳實務審查是根據 2025 年 1 月 28 日簽署的第 14187 號行政命令委託進行的。它不是臨床實踐指南,也不發布立法或政策建議。 相反,它試圖提供關於治療該人群性別不安的證據基礎、美國相關醫學領域的現狀以及倫理考慮的最準確和最新的信息與所提供的治療相關。
該評論面向政策制定者、臨床醫生、治療師、醫療組織,以及重要的患者及其家人。它總結、綜合並批判性地評估了現有的關於促進因性別或與性別相關的社會期望而感到困擾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的最佳實踐的文獻。成人治療是一個單獨的主題,本篇綜述不予討論。審查的主要結果摘要如下。
- 性別不安是一種對自己的性別身體和/或相關社會期望感到痛苦的疾病。美國和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出患有性不安症。在國際上,對於如何最好地幫助他們存在著激烈的分歧。
- 有人提出使用「快速發作性別不安」(ROGD)這個術語來描述性別不安的一種新臨床表現。儘管對於該概念的有效性存在強烈分歧,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診所都記錄了與 ROGD 一致的症狀。
- 在美國,目前治療兒童性別不安的方法與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建議的「性別肯定」照護模式一致。該模型強調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跨性別荷爾蒙以及手術,並對使用心理治療方法治療性別不安表示懷疑。
- 人們可以理解地希望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患者不適的語言,但在某些情況下,這導致了缺乏科學依據的溝通方式的出現,這些溝通方式預設了尚未解決的倫理爭議的答案,並且有可能誤導患者和家屬。本評論通篇使用科學準確且中性的術語。
- 在許多醫學領域,治療方法首先要確保對成人安全有效,然後才能推廣至兒科族群。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情況卻相反:臨床研究人員制定了兒科醫療轉變方案,以應對接受醫療轉變的成年人令人失望的社會心理結果。
- 在第一批結果研究發表之前,這些協議已在國際上採用。近年來,為了應對未成年患者數量和臨床特徵的急劇變化,以及對證據的多次系統評價,越來越多國家的衛生當局對未成年人使用青春期阻滯劑和跨性別激素的機會進行了限制,並且在極少數情況下,還限制對未成年人進行手術。這些權威機構現在建議採用心理社會方法,而不是荷爾蒙或手術介入作為主要治療方法。
- 目前,國際上尚未就患有性別不安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最佳照護方法達成共識。
- 實證醫學被世界各地的衛生當局廣泛認可為高品質醫療的基礎。按照其原則,本評論對兒科性別醫學的證據進行了方法上嚴格的評估。
- 具體而言,本評論對系統性評論(也稱為「傘狀評論(umbrella review)」)進行了概述,以評估有關治療患有性別不安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益處和危害的直接證據。對現有的證據系統評估(包括幾份已告知歐洲衛生當局的證據)進行了方法學品質評估。整體審查發現,關於任何干預措施對心理結果、生活品質、遺憾程度或長期健康的影響的證據總體品質都很低。這顯示文獻中報導的有益效果可能與介入措施的真實效果有很大差異。
- 系統性回顧中與兒科醫療轉變相關的危害的證據也很少,但這項發現應謹慎解讀。兒科性別醫學危害檢測不足可能反映了醫療/外科治療模式廣泛採用以來時間相對較短;現有研究未能係統地追蹤和報告危害;和出版偏見。儘管缺乏人口層面研究的有力證據,但可以從有關人體生理學以及所用藥物的作用和機制的既定知識中得出重要的見解。
- 兒科醫療轉變的風險包括不孕症、性功能障礙、骨密度累積受損、不良認知影響、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紊亂、精神障礙、手術併發症和後悔。
- 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兒童性別不安治療臨床指南是由世界特殊教育協會(WPATH)和內分泌學會發布的。最近對國際指南品質的系統性回顧認為,這兩項指南「缺乏發展的嚴謹性和透明度」,因此不建議用於臨床。
- WPATH 護理標準第 8 版(SOC-8)的製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超出了國際指南系統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在製定 SOC-8 的過程中,WPATH 壓制了其領導人認為會破壞其青睞的治療方法的系統性回顧。 SOC-8 開發商也違反了利益衝突管理要求,並迫於政治壓力取消了幾乎所有醫療和外科干預的最低年齡建議。
- 儘管 SOC-8 放寬了獲得青春期阻斷劑、跨性別荷爾蒙和手術的資格標準,但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美國性別診所甚至沒有遵守這些更寬鬆的標準。
- 美國診所實行的「性別肯定」照護模式的特徵是以兒童為主導的過程,其中全面的心理健康評估往往被最小化或省略,而患者的「體現目標」則成為治療決策的主要指導。在一些全國領先的兒科性別診所,評估通常在一個療程內進行,持續兩個小時。
- 吹哨者(whistleblowers)和脫跨者(detransitioners)的聲音在引起公眾對兒科醫療變性相關的風險和危害的關注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的擔憂被兒科醫療轉型的著名倡導者和實踐者忽視、無視或忽略了。
- 美國醫學會在建立專業共識支持兒科醫療轉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然而,這種表面上的共識主要是由少數受到 WPATH 影響的專門委員會推動的。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協會的官方觀點是否得到了廣大醫學界,甚至大多數成員的認同。有證據表明,一些醫療和心理健康協會壓制異議並扼殺其成員之間關於這一問題的辯論。
- 醫學自主原則確立了有行為能力的病人拒絕任何醫療干預的道德和法律權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有權接受無益的干預。尊重病人自主權並不意味著否定臨床醫生保護和促進病人健康的專業和道德義務。
- 兒科醫療轉變的益處證據非常不確定,而危害證據則較不確定。當醫療干預措施帶來不必要的、不成比例的傷害風險時,醫療保健提供者應該拒絕提供這些措施,即使是患者希望、要求或要求的措施。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增加醫源性傷害的風險,並使醫療淪為消費主義,威脅到該行業的誠信,並破壞對醫療權威的信任。
- 兒科醫療轉變的支持者聲稱後悔的情況極為罕見,而批評者則聲稱後悔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真實的後悔率尚不清楚,需要更好的數據收集。有些患者在接受侵入性、改變生活的醫療介入後表示深感後悔,這顯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單憑後悔(regrets)(就像單憑滿足感一樣)並不能成為介入是否具有醫學合理性的有效指標。患者可能會對醫學上合理的治療感到後悔,或對不合理的治療感到滿意。
- 對於缺乏可靠證據的自然反應是呼籲進行更多更好的研究。然而,即使進行青春期抑製或荷爾蒙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等高品質研究是可行的,但進行這些研究也可能與人類受試者研究的既定倫理標準相衝突。
- 在青少年遭受更廣泛的心理健康危機的背景下,青少年性別不安的增加以及相應的醫療干預需求的增加。這兩種現象之間的關係仍然是科學爭論的主題。
- 自殺意念和行為與被診斷為性別不安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合併症有獨立相關性。自殺意念和行為有已知的心理治療管理策略。目前尚未發現性別焦慮與自殺傾向之間存在獨立關聯,也沒有證據顯示兒科醫療轉變會降低自殺發生率,幸運的是,自殺發生率仍然很低。
- 關於使用心理治療方法治療兒童和青少年性別不安的研究很缺乏。部分原因是人們錯誤地將此類方法描述為「扭轉療法(conversion therapy)」。更有力的證據基礎支持採用心理治療方法來治療常見的共病精神健康狀況。心理治療是治療兒童性別不安的非侵入性方法,可以取代內分泌和外科手術介入。系統性的證據評估並沒有發現心理治療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不利影響的證據。
這邊有美國目前 GAC 現狀(2025/03)的事實查核
https://www.mygopen.com/2025/03/gend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