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ave fireindark707/7b42dc4746fbaed5539cd65f24004965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寫在最近這個時段真的有點不合時宜,哪裡還存在什麼眾聲喧嘩呢,聲音都快不復存在了。但也許反而是更合時宜的,揭開另一種可能性將會是反抗的前哨。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寫在最近這個時段真的有點不合時宜,哪裡還存在什麼眾聲喧嘩呢,聲音都快不復存在了。但也許反而是更合時宜的,揭開另一種可能性將會是反抗的前哨。 | |
來台灣過了幾年,總是會被問到台灣與中國/大陸有什麼區別,如果是不太熟的人隨便應付幾句大概就可以了。但有些朋友問這個問題時,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回復。直白一點說,問題本身就不存在,中國/大陸是異質的地方,台灣也一樣,異質的地方之間如何進行比較呢?要討論區別更是要先討論視角,個人的經驗是與自己對話的,並不為某些地域/國族負責。 | |
不過,個人的經驗應該也值得書寫,關於我在台灣所見所聞,所感受到的那些人事物。忘記是哪本書,用「眾聲喧嘩」來概括台灣近二十年的社會狀況,這個詞比所謂民主、自由抑或動盪、分裂等等讓我覺得更為貼切。原文的用途應當是代稱二十多年來不曾熄滅的社會運動,自力救濟,受壓抑的聲音在解嚴後爆發了出來。但眾聲喧嘩不單單是殖民--戒嚴--解嚴這種歷史狀況下的特殊產物,解嚴已過三十年,再深沉的壓抑應當也得以釋放,得以平息了,但眾聲喧嘩卻從未在台灣成為歷史,反而是更猛烈的聲音此起彼伏,構成熱鬧的廟會般的場景。 | |
廟會是喧鬧,迎神送神,神開心就好。但神總歸是為人的心願而存在,廟會的喧鬧其實在於滿足各種不同人群的喜好。台下是鋼管舞、皮卡丘、電音、佾舞,台上坐的是玉皇大帝、媽祖、神農、如來佛、觀音菩薩,鞭炮禮花紛飛,伴奏的竟然還是嗩吶與薩克斯的混合樂隊。各方神明都可以拜,各方的娛樂、儀式都可以用,一神論,追求絕對的信仰?不存在這種事情。沒有人相信單一的真理,也沒有人當虔誠的苦行僧,這裏的真實即是:世間為多種力量相互碾壓衝突的結果。所以橋可以架在古城牆上,烤香腸可以在馬路中央賣,奶茶裡面為甚麼不能加糯米丸子呢?好喝就行了嘛,誰管它正統,管它什麼營養健康。台灣人雖然都想當醫師,但其實根本不真心相信醫學那一套,總要西醫吃吃中醫吃吃,貨比三家才痛快。 | |
這是我所見到的眾聲喧嘩,從電視媒體的氾濫到街頭小吃的混亂美味,無一不體現著此種狀況。我認為這是真實的,這才是我們今日所生活的世界的真實樣貌,也是習以為常的情況。第三世界就應當是如此。強勢的外來文化力量嵌入本地的生活,本土的文化又進行反擊,這是一般的殖民史觀,但現實中卻是數個不同的強勢文化力量在彼此爭鬥,早已分不清什麼外來的本土的,只聽鑼鼓聲陣陣。 | |
聲音從人而發出,也從土地、動物、技術等等非人之物中發出。並不存在誰可以代表誰。如果認真去思考,去釐清,你會發現自己不再屬於任何一個團體,主體性如此重要,個人的經驗變成唯一可以依靠的東西。只有當要達成政治目的時,才不得不彼此整合,結成聯盟。但聯盟其實都非常鬆散,看看歷年的同志大遊行,性別圈的內部衝突早已人盡皆知。所以社運只能走小規模的媒體路線,依靠瓜分關注度來達成目標。偶爾發生的大型集合遊行其實是類似stand alone complex的東西,眾人聚在一起,但卻人心各異。 | |
我不認為這樣的眾聲喧嘩可以被稱為多元文化,前者是劇烈衝突的,彼此爭奪的,後者是溫情脈脈,如同花園裡百花盛開一般美好。這就好比野生的花叢與園丁照料的花園的區別,彼此爭奪水源養分才可以活下來的群花,與園丁刻意修建、費心調配的鮮花盛開,具有本質的差別。多元文化可以挑戰單一的霸權,但我想說的是,眾聲喧嘩也許才是第三世界,或者說東亞這塊區域的真實狀況。 | |
只是這些聲音在某些地方仍然被壓抑著,在某些地方被盡情地吶喊而出。區別只有這樣。 |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