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fkztw
Last active December 19, 2015 04:24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fkztw/186972faff031420472f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fkztw/186972faff031420472f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關於研究]
用了一年多做專題,有一些自己對於研究上的想法
1. 自己是可以做研究的
2. 我想做的研究是真的可以為人所用,
而不是先射箭再畫靶的紙上談兵。
如果一個研究題目不能為人所用,
過了三五年,它就是廢紙一張。
3. 我不適合當指導別人的人 (i.e., 我不適合當老師)。
4. 我喜歡實作,
喜歡解決現實的問題,
而不是假設一個問題(發生概率極低的問題),
再去解決這個假議題。
5. 選一個個性合的老師,不要隨便聽人介紹,
也不要聽教授的片面之詞(e.g., 我研究多好多好,未來多有前途)
其實都已經跟真正的產業界脫軌甚遠,
對於想做學術的人來說,
他會讓你成為不錯的研究員甚至教授,
但對於想工作或創造工作的人來說,
他會讓你覺得自己的存在很可悲。
老師不一定都是對的,
要有自己的想法去判斷,
老師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
6. 選實驗室前最好跟該實驗室學長多聊聊,
觀察老師的個人網站論文的題目(最新的)是否跟自己想做的有關,
產量是否穩定,
掛名的人是否有關,
有些老師為了經費或人脈會擴展到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
這不是壞事,
但要看實驗室是否有 PhD 學長可以帶(如果你想當 pioneer,就當我沒說)。
其實我覺得這有好有壞,
好處是老師可能不會管你在做什麼,
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
壞處是老師會管你想做的,
並且用它那套自己的領域強加在你想做的領域上,
做得四不像。
有些實驗室看似文章產量很大,
但也要看上的期刊會議是什麼,
同時也要觀察會議近幾年辦的地點
(e.g., 根據我之前寫文章在找參考時,
發現很多在 China 辦的會議都會有一兩篇中國人自己發的廢文,
多半是從他們自己國內中文期刊直接中翻英,
連 Latex 都懶得用的廢文。)
掛名的人這點要看,
除非是學生尊敬老師,
把老師放第一作者
(e.g., 微方丁丁會把他自己的老師放第一作者,以表尊敬),
那就沒問題,
但如果是老師掛名在學生前面甚至把學生放到第二第三作者自己當第一作者,
除非這位教授是在拼升等,
否則這種人應該要小心。
7. 天馬行空的研究少碰,
因為他只存在文章中。
8. 不要隨便簽 PhD,
有些教授會跟你說簽 PhD 給你多少錢多少錢,
念完路比較廣,
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PhD。
坦白說,
他給你的錢,
你自己去業界賺都比較多,
累積工作經驗或人脈也比較快。
當然,志在研究的人就去念吧,世界需要你們。
差不多先這樣,有想到再補充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