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做產品的人
- 凡人:用產品的人
記得做好切換!
Q: 需求從哪裡找?A: 從社交平台找需求,如果沒有點子的話。
- 互聯網 = 流量
- 流量天花板:獲取流量成本非線性
- 加工流量 (買流量 -> 加工 -> 賣)
- 例:BING流量賣給GOOGLE
- 爬蟲抓相關內容(圖片瀑布流)
- 機器人對話模式, 進行call to action
- 時機!
- 各種炫耀用的圖片產生器
- 社群傳播
- Handsoff
- 單點啟動(個人產品)
- 注重產品質量與打磨
- 單邊啟動(IM,社交)
- 短時間內拉入大量用戶
- 雙邊啟動(媒合平台)
- 最難
發展軌跡:單點 -> 單邊 -> 雙邊
- 剛性流失(就是不喜歡,不適合)
- 提供替換風格
- 受挫流失
- 產品問題
- 自然流失
- 客戶到達lifecycle終點(考駕照APP)
- 市場流失
- 大家都在market,季節
真正的用戶是:有進行關鍵行為(付費)的用戶
- LTV - 靠經驗值,像是session的定義
- 熱力圖(UI測試)
- Flurry Explorer
- Facebook Analytics(精準Demographics)
- Google Search Console
- Similar Web
- Fabric(Crash分析)
- 諸葛io
- AppSee(黑科技,把用戶的動作用視屏還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