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僅為備份,因為原文在Facebook中。 作者:顏華容 https://www.facebook.com/artemis.yen/posts/10207549044542275
一點關於練琴效率的小心得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在連假的這幾天可以實驗
實驗材料:沒有彈過的曲子(有沒有聽過無妨,因為聽過你也不見得會彈,哈哈。)
例如:十八世紀的奏鳴曲的第幾樂章?十九世紀的幾個樂章的奏鳴曲的第幾樂章?什麼時代、誰寫的的性格小品?
唱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旋律(單手貨單聲部!不要好高騖遠,蹲低一點等一下跳高一點),經常就是第一句、或是主題,甚或是第二主題比較得你喜歡也沒有關係:
看著譜唱三次連續沒有錯的-馬上用正常的速度彈,
1. 如果指法沒有問題,就規定自己看著譜連續X次沒有錯,就閉著眼睛彈「好聽」,這是加強你練琴的美感,也首次測試指法是不是適合。 2. 如果指法有問題,請觀察音型,在鋼琴上通常會因為轉折、迴旋、有白鍵黑鍵迅速替換而造成剛開始時指法有問題–>請耐心讀譜,分離出「順向」進行方向:上行的和下行的分開來,若是琶音形狀的你馬上應該要看得出來是純粹的分解和弦樣式的還是和聲外音被加進去了增加趣味但也增加指法複雜度。 弄清楚指法以後,用超級快的速度試彈-這個很重要!因為慢的速度不好聽的觸鍵誰都會啊~放一隻貓訓練牠,牠也走得出來那個旋律的。
程度好的人不要忘記,這不是呆板的分手練,因為你若馬上可以談出另一聲部,即便他是alberti bass,也應該要好聽。
如果另一聲部的節奏有點麻煩,請先不要彈,一手彈原來練好的聲部、另一個聲部的節奏用念的或打出來。
因為即便是所謂的主音音樂,伴奏聲部的音型也主宰著音樂的氣氛,(不然你把小星星配上tango節奏看看XD,是否!)伴奏聲部彈得愈好,愈能襯托主旋律,音樂愈立體
因為,主題總是要被重複、發展、變化的,在這其中,練琴的人通常就會開始一步步走向泥淖;因為要對付那些移調以後不太一樣的指法以及作曲家想方設法拐來拐去的轉調已經去掉半條命(老師也是一樣),如果你想要所謂先練好再來加表情什麼的,那你的曲子聽起來就有點像泡麵。 講究的拉麵當然是要挑麵條,你拿義大利麵條去煮味增拉麵,只能說你的創意無限,但這碗就不是那碗,就樂曲來說,通常會弄得事倍功半且畫虎不成反類犬。
同類型的音樂素材集中一起練,對於一開始幾天很快就能達到「手順」這件事情是很好的,而且你也會很快就發現這首曲子的地雷區在哪裡,不會練到學期中發現所愛非人。
規定自己用樂句背起來,確切地讓你的耳朵聽到每個和聲、旋律的走向、甚至休止符的功能,而不是上下聲部垂直把節奏大概地對在一起亂彈一通。規定自己一定要連續彈對三次或五次,然後去走一走(耳朵裡面還是要唱),一分鐘後回來再彈,這樣很容易可以測試出來你是會唱不會彈(耳朵記起來了手指指法記憶還不牢)還是壓根全忘了--這樣你也比較能弄清楚自己背譜的缺點到底是純粹不專心還是方法很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