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muxueqz
Last active September 8, 2015 03:10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muxueqz/7238d67e64d0dabac6ff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muxueqz/7238d67e64d0dabac6ff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时间:2015年9月02日 19:10~22:50
地点:WFC大益茶庭
人员:豆制品、大賓、犇魔王、清浊、MissYou
主题:读书会第二次内测及内测总结
续第一次内侧后,对《深度学习的艺术》第二、三、四章的讨论
对于本书的讨论:
对于解码,以我所理解的应分为两部分,即“分析”和“整合”。
“分析”,即面对信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跨领域、跨专业,用全新的视角来进行解释,形成知识。
“整合”是对分析出的知识更新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并进行应用。
操练,我认为最好的操练便是应用。虽然书上说了3种类型的操练方式,但对于我来说他们都各有弊端:难有及时的反馈和试错的机会,若没这些,再多的知识和认识都只能是空想或意淫。对于我来说便是一贯坚持的行动原则:学到的知识马上进行应用和试错,并进行验证和修正,继而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
融合,抓紧一切机会(进行应用),在所学到的知识(体验和认知)之间建立关联,形成创新。
集合本书的第一章的“提问”,我发现,针对不同(理论性、实操性)知识每个人都有各自适合或喜欢的学习方式,然而我是不擅长时间大量理论学习的人,所以如何将学习与得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中,以及把学习的过程融合到应用中则是最合适我的学习方式。
信息、知识-→(适合自己形式的)解码-→应用、操练-→反馈、整合
在进行应用过程中也是对解码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和检验的过程,起了巩固和修正的作用。并再次继续应用,加以记忆和调整,形成良性循环学习过程。
本书延伸
如何“安利”别人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不但要做到自己对“安利产品”的知识,更要对背后不为人所知的了解,还要有说服力的说辞,方能做到吸引。
学习方式和心智模式有莫大的关系。
写作是潜意识的重现。
关于自己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对“信息”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查得: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是信息。”
因此來說信息是种非常模糊和抽象的东西。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信息都有不同的解析。
在这场书友会上我发现自己相对于大伙,几乎没看过书评或影评,因此很是局限了自己想法和认知的延伸和扩展。而这都与自己的心智模式有关系。
------------------
才发现自己本以为是不愿被其他人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意识,但反过来发现原来自己是极其容易受他人左右才不愿或害怕与别人进行思想的交换。始终自己还是个固执、封闭的人。
---------------------
经过本书的深度阅读和大家分享交流后,发现自己一个很大的缺陷:花很多的时间的精力学习工作技能和知识,而忽略了自己兴趣的培养和学习。
在此前,自己把主动学习的心机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方面,只因自己的焦点都集中在“工作”方面,因此在接受和学习其他信息、知识都会第一时间反应到工作上,而忽略了更多面的认知和理解。所以才到自己的问题,觉得在工作告一段落后待业一段时间来寻求自己的兴趣点及进行反思。
这期让我意识到一点,不轻易对事物及知识贴标签、过早下结论,重复认识和理解是学习的本质,而应用和创造则是对学习的尊重。
总结反思:
时间、节奏和质量间该如何控制把握?我认为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组织深度阅读的目的,但现场活动还是把时间和节奏把握好(当然能结合质量就更好啦),因为办好一个活动也是一项技能。其外是否把深度阅读群发展成“开智式”,作为当期讨论做延伸及有深度的学习交流地,也有待大家考虑。
在讨论中加入或引用些个人经历过的事例,使知识和体验更具可复用性。也使干枯的知识变得更有生命力,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本期忘记谁说了一句“使参与的成本更具价值”,这句让我想了好多,但我想无论参与活动还是深度阅读分享,只要开心和有所得着,那对自己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不必给价值一个标准,我想这也是我们当初决定走到一起的理由。
在继首次内侧至本次,大家都会讨论关于跑题的问题。但我却没有在活动中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反思发现是由于自己没有抓住重点,并且对发言者的内容过度集中的加以分析,继而因分散注意力给带跑了,这是自己的一个短板,需要加以改进继而融入书友会的节奏中。
主动参与主持也是对学习的一个操练过程,没什么比学了用更好的检验方法了。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