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日期:2025/05/03
本文彙整了「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能力鑑定」113 年度的考古題,內容僅供參考,考試命題不一定會相同,請考生留意。
- 使用方法:Ctrl + F 直接輸入題目關鍵字搜尋即可
- 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更多解答 或是修正答案,感謝各位的貢獻!
方便的話,請不吝嗇地給個 Star 吧 ~
請仔細閱讀下方題目,請不要漏掉任何一個字或是數字,我需要你分批次提供給我答案,單一批次 40 題,請務必上網檢索資料,選出所有選項中最適合的答案。
請繼續,(一批 XX 題),請務必上網檢索資料,確保答案一定正確。
-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官方網站:https://www.ipas.org.tw/NZ
-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官方教材/簡報下載)
- 依據 ISO 14064‑1:2018 標準,下列何者「屬於」其他間接排放(類別 4)的範疇?
- A. 商務差旅的排放
- B. 租賃資產的排放
- C. 員工通勤的排放
- D. 購入的電力使用
- 關於 GRI 報告框架與 SASB 標準的差異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GRI 涵蓋範圍較廣泛,SASB 則較為聚焦於財務重大性
- B. GRI 僅適用於上市公司,SASB 則適用於所有類型企業
- C. GRI 採用利害關係人導向,而 SASB 主要關注投資人需求
- D. GRI 採用通用性準則,SASB 採用產業別特定準則
- 半導體製程中最主要排放的溫室氣體為何?
- A. N₂O (Nitrogen Dioxide)
- B. PFCs (Perfluorocarbons)
- C. CO₂ (Carbon Dioxide)
- D. CH₄ (Methane)
- 關於已開發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援助,下列何者不正確?
- A. 支持發展中國家採用低碳技術
- B. 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衝擊
- C. 要求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資金援助給已開發國家
- D. 協助發展中國家強化氣候調適能力
- 關於淨零排放定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淨零排放僅需要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他溫室氣體不列入計算
- B. 淨零排放只要購買足夠的碳權抵換即可達成,不需要實際減少排放量
- C. 淨零排放意味著一個國家或企業完全消除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不允許任何排放存在
- D. 淨零排放是指透過減量及移除方式,使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達到平衡的狀態
- 在制定產品類別規則(PCR)時,下列何種方式最適合用來確定系統邊界的合理性?
- A. 由驗證機構單方面訂定
- B. 僅依據產品製造商的建議
- C. 完全採用國際標準的規範
- D. 召開利害相關者會議討論決定
- 在界定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邊界時,下列何者為財務控制方法的主要特點?
- A. 排除組織間接持有的資產和投資的排放
- B. 企業對營運資產和負債的控制權
- C. 企業僅負責其直接排放
- D. 企業與供應商共享排放數據
- 關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的主要目的,下列何者最為正確?
- A. 檢視《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執行進展,並討論與協商未來的氣候行動方案
- B. 主要為各國展示最新的節能減碳技術,促進綠色科技的國際交流
- C. 專門處理氣候災害的緊急救援機制,並分配國際援助資源
- D. 僅針對已開發國家制定減碳目標,並檢討其減碳成效
- 關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的主要目的,下列何者正確?
- A. 討論和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的全球政策
- B. 推廣永續發展教育與環境保護意識
- C. 制定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規範與機制
- D. 推動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與國際貿易合作
- 某公司 2023 年能源使用情況如下:柴油 25 公噸(每公噸產生 3150 kg CO₂e);汽油 15 公噸(每公噸產生 2360 kg CO₂e);天然氣 30 公噸(每公噸產生 2720 kg CO₂e)。請問該公司 2023 年使用這三種能源共產生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 A. 200 000 kg CO₂e
- B. 190 500 kg CO₂e
- C. 185 250 kg CO₂e
- D. 195 750 kg CO₂e
- 下列何者為產品類別規則(PCR)的主要目的?
- A. 降低商品採購成本
- B. 提升產品銷售業績
- C. 統一產品環境衝擊評估方法
- D. 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
- 申請碳標籤前,必須先評估該項產品是否已有下列何項文件,才能針對特定產品或產品群進行環境宣告的生命週期範疇?
- A. 產品類別規則(PCR)
- B. 碳排放盤查表
- C. 產品規格說明書
- D. 環境政策聲明
- 關於 GRI 永續報告書標準的三大揭露範疇,下列何者非屬之?
- A. 申報面向
- B. 社會面向
- C. 經濟面向
- D. 環境面向
- 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策略中,以下哪一項非屬於「治理基礎」?
- A. 自然碳匯
- B. 綠色金融
- C. 碳捕捉封存
- D. 淨零綠生活
- 關於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 A. 可應用於工業製程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B. 捕捉的二氧化碳可封存於地質構造中
- C. 是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技術之一
- D. 目前技術已相當成熟,成本低廉且易於推廣
- 下列何者不是臺灣目前正在推動的再生能源發展項目?
- A. 核能發電廠延役計畫
- B. 離岸風電第三期區塊開發計畫
- C. 屋頂型太陽光電推動計畫
- D. 地熱發電示範計畫
- 2007 年 COP 13 會議中的峇里路線圖(Bali Action Plan)提到開發中國家的減緩行動應採用 MRV 機制,此 MRV 指的是什麼?
- A. 監督(Monitor)、審查(Review)、核實(Verify)
- B. 可測量(Measurable)、可報告(Reportable)、可驗證(Verifiable)
- C. 管理(Management)、研究(Research)、價值(Value)
- D. 減緩(Mitigation)、報告(Report)、自願(Voluntary)
- 某公司年度能源使用包含:煤炭 18 000 公斤(每公斤含碳 0.8 公斤)、燃油 6 000 公升(每公升含碳 0.7 公斤)、電力 100 000 度(其中 30 % 來自再生能源)。若每度電平均產生 0.5 公斤碳排放,請問該公司一年的總碳排放量為多少公斤?
- A. 52 400 公斤
- B. 46 000 公斤
- C. 49 200 公斤
- D. 53 600 公斤
- 關於溫室氣體盤查的查證保證等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合理保證等級的結論用語為「在所有重大方面皆符合」
- B. 合理保證等級的查證較有限保證等級需要更多的查證範圍
- C. 環境部規定所有溫室氣體盤查都必須達到有限保證等級
- D. 有限保證等級的查證深度較合理保證等級淺
- 下列何者不屬於「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推動辦法」所規範的內容?
- A.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協議的簽署程序
- B. 違反減量承諾的罰則規定
- C. 減量方案的執行與成效報告
- D. 減量額度的申請與查驗規定
- PAS 2060 要求組織制定什麼來支持其碳中和聲明?
- A. 減排行動計畫
- B. 員工培訓計畫
- C. 市場營銷策略
- D. 投資回報分析
- 京都議定書的彈性減量機制不包括下列哪項?
- A. 共同執行 (JI)
- B. 清潔發展機制 (CDM)
- C. 環境可持續指數 (ESI)
- D. 排放交易 (ET)
- CDP 每年如何評估公司和城市?
- A. 通過公開投標
- B. 通過獨立評分方法
- C. 通過投資者投票
- D. 通過客戶反饋
- 根據 ISO 14068 標準,其首要步驟是什麼?
- A. 建立碳管理計畫
- B. 執行碳排放測量
- C. 設定減排目標並發布碳中和聲明
- D. 確定碳足跡的範圍並設定碳排基線
- SBTi 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符合哪個國際協議的目標?
- A. 蒙特婁議定書
- B. 巴黎協定
- C. 京都議定書
- D. 瑞士議定書
- 歐盟於何時公告 CBAM 預設值數字?
- A. 2023 年 10 月 1 日
- B. 2024 年 1 月 1 日
- C. 2023 年 11 月 30 日
- D. 2023 年 12 月 22 日
- 在 CBAM 系統中查詢產品是否受到納管時,需要輸入稅則號碼的哪幾碼?
- A. 全部號碼
- B. 前 2 ~ 6 碼
- C. 前 4 ~ 8 碼
- D. 僅前 2 碼
- 本指引對於使用碳權進行抵換的要求是什麼?
- A. 鼓勵優先使用碳權而非自身減量
- B. 只能使用國內碳權
- C. 抵換比例不得超過總排放量的 50 %
- D. 應先評估並採取所有可行的減量措施
- 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申報後,最初由哪個單位負責審查?
- A. 歐盟成員國政府
- B.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委員會
- C. 歐盟執委會
- D. 主管機關
- 有關碳邊境調整制度敘述,何者為是?
- A. 歐盟啟動 CBAM 主要宣稱是為了解決碳洩漏問題
- B. CBAM 排放範疇與列管產品品項均已成為國際標準
- C. 繳納碳稅費的證明文件可退稅給出口者
- D. 碳關稅衝擊僅限進口者
- 在 CBAM 過渡期間,歐盟進口商應在每季結束後多久內提交 CBAM 報告?
- A. 一個月內
- B. 兩週內
- C. 兩個月內
- D. 三個月內
- 碳中和聲明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應該由誰進行驗證?
- A. 非政府組織
- B. 政府機構
- C. 獨立第三方
- D. 組織內部審計
- 臺灣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願景是什麼?
- A. 為建構能適應氣候風險之低碳家園
- B. 完全依賴再生能源
- C. 減少自然資源的使用
- D. 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 在 CBAM 系統中,如何確認自己的產品是否受到納管?
- A. 詢問歐盟海關
- B. 在綠色貿易資訊網上輸入稅則號碼查詢
- C. 檢查產品的國際標準分類
- D. 查看產品的原產地證明
- 企業進行產品碳中和時,應優先完成哪項工作?
- A. 購買碳權
- B. 申請環境部審核
- C. 制定長期減排目標
- D. 完成組織盤查
- 以下哪項不是 CBAM 納管的鋁中下游產品?
- A. 鋁製容器
- B. 鋁製管配件
- C. 鋁製家具
- D. 鋁板
- CBAM 過渡期第二次(填報 2024 年 1‑3 月)填報的最後修正日期是何時?
- A. 2024 年 7 月 31 日
- B. 2024 年 6 月 30 日
- C. 2024 年 5 月 31 日
- D. 2024 年 7 月 30 日
- CBAM 正式實施後,申報人需要在每年什麼時候前繳納上一年度的 CBAM 憑證費用?
- A. 3 月 31 日
- B. 6 月 30 日
- C. 5 月 31 日
- D. 4 月 30 日
- 碳洩漏 (Carbon Leakage) 是指?
- A.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
- B. 碳排放管制導致產業轉移到碳管制較寬鬆的地區
- C. 溫室氣體的自然循環
- D. 碳的物理洩漏
- CBAM 正式期第一次申報日期是?
- A. 2026 年 1 月 31 日
- B. 2027 年 5 月 31 日
- C. 2026 年 5 月 31 日
- D. 2026 年 12 月 31 日
- 何者不是歐盟碳邊境徵稅項目的一部分?
- A. 水泥
- B. 農業產品
- C. 鋼鐵
- D. 鋁
- 在 SBTi(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的核心要求中,下列何者為短期目標的範圍?
- A. 3–5 年
- B. 5–7 年
- C. 5–10 年
- D. 2–3 年
- 工業部門轉型向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是什麼?
- A. 降低能效
- B. 創新與綠色技術採納
- C. 增加對煤炭的依賴
- D. 減少出口
- CBAM 正式實施後,申報人需要提供哪種第三方查證報告?
- A. ISO 14064 查證報告
- B. CDP 查證報告
- C. PAS 2060 查證報告
- D. CBAM 認可之第三方查驗單位查證報告
- CBAM 正式實施後,若申報人被發現憑證不足,需要在多長時間內補足?
- A. 三週內
- B. 兩週內
- C. 兩個月內
- D. 一個月內
- 在 MRV 機制中,MRV 的各字母代表什麼意思?
- A. 可測量(Measurable)、可報告(Reportable)、可查證(Verifiable)
- B. 測量(Measurement)、報告(Reporting)、驗證(Verification)
- C. 管理(Management)、記錄(Recording)、驗證(Validation)
- D. 監控(Monitoring)、報告(Reporting)、驗證(Verification)
- 碳匯儲存不包含以下哪一項?
- A. 海洋
- B. 野火
- C. 森林
- D. 地層
- SBTi 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的策略中,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中和殘餘排放
- B. 僅依賴碳抵消
- C. 通過設定近期目標來優先考慮快速且深度減排
- D. 設定長期目標
- 本指引對於企業碳中和管理計畫的要求是什麼?
- A. 只需列出減排措施
- B. 需包含完整的碳中和策略與實施細節
- C. 著重於成本效益分析
- D. 僅需說明碳權購買計畫
- 臺灣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基本原則中,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實施碳交易制度
- B. 新增核能發電
- C. 增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
- D. 遵循「巴黎協定」
- 事業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並經審查認定屬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第一期適用的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
- A. 0.6
- B. 1
- C. 0.4
- D. 0.2
- 依本法通知限期補正、改善或申報的期間,以多少天為限?
- A. 180 天
- B. 120 天
- C. 90 天
- D. 60 天
- 碳費徵收對象包括哪些行業?
- A.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 B. 只有製造業
- C. 所有行業
- D. 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
- 規避、妨礙、拒絕依法進行的檢查,可能受到什麼處罰?
- A. 強制停業一個月
- B. 吊銷公司執照
- C. 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
- D. 口頭警告
- 違反碳足跡核定內容使用或標示的事業,可能受到什麼處罰?
- A. 永久禁止銷售該產品
- B. 公司負責人坐牢
- C. 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 D. 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下罰鍰
- 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僅能在碳費開徵後的前幾年內使用?
- A. 3 年
- B. 10 年
- C. 5 年
- D. 7 年
- 先期專案減量額度的扣除比率為:
- A. 0.8
- B. 0.5
- C. 0.3
- D. 1.2
- 根據歐盟 CBAM 規定,進口商需要在每季度結束後的哪個時間點前提交報告?
- A. 次月 20 日
- B. 次月 10 日
- C. 下一季度第一個月底
- D. 次月 15 日
- 事業進行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應向誰申請核准?
- A. 立法院
- B. 地方政府
- C. 行政院
- D. 中央主管機關
- 事業執行自主減量計畫未達指定目標時,中央主管機關應如何處理?
- A. 給予 6 個月改善期
- B. 立即廢止其自主減量計畫
- C. 令事業於 90 日內繳清應繳納之碳費
- D. 不採取任何行動
-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碳中和的主體範圍?
- A. 商品
- B. 國家
- C. 個人生活方式
- D. 組織
- 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定義是什麼?
- A. 碳稅的徵收標準
- B. 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價格
- C. 為二氧化碳排放訂定價格之政策工具措施
- D. 企業內部用於評估減碳情境的價格
- 收費排放量的計算公式中,K 值代表:
- A. 徵收費率
- B. 年排放量
- C. 碳費起徵門檻
- D. 排放量調整係數
- 在歐盟 CBAM 制度中,哪類排放不計入範疇?
- A. 間接電力排放
- B. 直接排放
- C. 移動源排放
- D. 製熱排放
- 中央主管機關應多久提出一次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用途的執行成果檢討報告?
- A. 每三年
- B. 每二年
- C. 每五年
- D. 每年
- 在碳權市場中,登錄處的主要職責不包括?
- A. 查證
- B. 碳權核發
- C. 確證
- D. 碳權定價
- 歐盟 CBAM 制度中,複雜商品使用預設值的限制比例是?
- A. 不超過 10 %
- B. 不超過 20 %
- C. 不超過 25 %
- D. 不超過 15 %
-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減量額度的用途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扣除排放量
- B. 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配額
- C. 進行溫室氣體增量抵換
- D. 抵銷超額量
-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列哪項不屬於碳匯的定義範圍?
- A. 森林
- B. 工廠
- C. 樹木
- D. 海洋
- 歐盟 CBAM 過渡期從何時開始?
- A. 2023 年 1 月 1 日
- B. 2023 年 5 月 17 日
- C. 2024 年 1 月 1 日
- D. 2023 年 10 月 1 日
- 補繳差額在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未滿五千萬元的案件,最多可分幾期繳納?
- A. 36 期
- B. 24 期
- C. 18 期
- D. 12 期
- ISO 14068 對產品碳中和的要求,B2C 產品應:
- A. 涵蓋部分生命週期
- B. 僅涵蓋生產階段
- C. 涵蓋全生命週期
- D. 僅涵蓋使用階段
- 事業應在繳費當年度的哪個日期前,申請認定屬高碳洩漏風險?
- A. 3 月 31 日
- B. 5 月 31 日
- C. 1 月 31 日
- D. 12 月 31 日
- 以下哪項不是企業碳成本的組成部分?
- A. 研發成本
- B. 間接碳成本
- C. 法遵管制成本
- D. 內部碳定價成本
- 歐盟 CBAM 制度中,對於前驅物的排放計算,採用什麼原則?
- A. 不計算任何排放
- B. 計算直接和間接排放
- C. 只計算間接排放
- D. 只計算直接排放
- 《氣候變遷因應法》中,關於自願減量專案的減量額度,以下哪項說法正確?
- A. 只能由事業提出申請
- B. 可以移轉、交易或拍賣
- C. 永久有效,不受使用期限限制
- D. 不需要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開立帳戶
- 檢驗測定機構未取得許可證逕行辦理檢驗測定,可能受到什麼處罰?
- A. 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下罰鍰
- B. 負責人入獄服刑
- C. 永久吊銷營業執照
- D. 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 ISO 14068 碳中和標準要求設定的長期目標至少要達到幾年?
- A. 10 年
- B. 25 年
- C. 15 年
- D. 20 年
- 碳費的計算公式為:
- A. 年排放量加上徵收費率
- B. 收費排放量加上徵收費率
- C. 收費排放量乘以徵收費率
- D. 年排放量乘以徵收費率
- 中央主管機關應定期檢討哪些項目?
- A. 國內外減量額度扣除收費排放量之上限及比率
- B. 不需要定期檢討
- C. 只檢討國外減量額度扣除上限
- D. 只檢討國內減量額度扣除比率
- 歐盟 CBAM 制度中,請求回購多餘 CBAM 憑證的截止日期是?
- A. 5 月 31 日
- B. 6 月 30 日
- C. 7 月 31 日
- D. 8 月 31 日
- 歐盟 CBAM 制度中,對於廢料的處理原則是?
- A. 單獨申報
- B. 不做任何處理
- C. 納入碳排放計算
- D. 從宣告重量中扣除
- 歐盟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稅收
- B. 降低碳排放
- C. 促進國際貿易
- D. 保護本地產業競爭力
- 經核准分期繳納碳費者,利息計算的起始日為?
- A. 實際開始分期繳納當日
- B. 通知限期繳納屆滿之次日
- C. 申請分期繳納當日
- D. 核准分期繳納當日
-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自願減量專案的減量額度資訊應公開於哪裡?
- A. 新聞媒體
- B. 公司網站
- C. 政府公報
- D. 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平臺
-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氣體之排放源徵收碳費時,直接排放源的碳費向誰徵收?
- A. 只向實際使用人徵收
- B. 向排放源所有人;如非使用人則向實際使用人或管理人徵收
- C. 只向排放源所有人徵收
- D. 向排放源所在地地方政府徵收
- 歐盟 CBAM 制度中,對於複雜貨物的碳含量計算,不包括哪項?
- A. 商品直接排放
- B. 前驅物排放
- C. 產品運輸排放
- D. 商品間接排放
- 事業應在每年幾月底前申報並繳納前一年度的碳費?
- A. 5 月底
- B. 4 月底
- C. 3 月底
- D. 6 月底
- 在排放交易系統中,如果企業超額排放且無法取得其他排放權,我國的罰則是什麼?
- A. 每噸超額排放罰款 500 元
- B. 每噸超額排放罰款 2 000 元
- C. 每噸超額排放罰款 1 500 元
- D. 每噸超額排放罰款 1 000 元
- 事業違反規定,未於移轉期限日前在帳戶中登錄足供扣減之排放額度,每公噸超額量的罰鍰上限是多少?
- A. 新臺幣 500 元
- B. 新臺幣 1000 元
- C. 新臺幣 2000 元
- D. 新臺幣 1500 元
- 歐盟 CBAM 制度中,進口商需要在每年的哪個月底前支付前一年度的 CBAM 憑證?
- A. 5 月底
- B. 3 月底
- C. 4 月底
- D. 6 月底
- 碳中和管理計畫書中,資料來源應如何說明?
- A. 詳細列出所有引用之係數或參數來源
- B. 不需說明
- C. 僅列出國際來源
- D. 僅列出主要來源
- 歐盟 CBAM 制度中,間接排放僅計算哪項消費排放?
- A. 電力
- B. 水資源
- C. 熱能
- D. 燃料
- 碳中和管理計畫書中,碳抵換規劃應包括:
- A. 僅預期使用之減量額度數量
- B. 預期使用之減量額度種類、數量與減量專案類型
- C. 僅預期使用之減量額度種類
- D. 僅減量專案類型
- 企業宣告碳中和時應優先執行:
- A. 擴大生產規模
- B. 碳中和主體邊界內的減量
- C. 購買碳權
- D. 增加碳匯
- 企業宣告碳中和時,應如何處理不確定性?
- A. 明確說明並量化
- B. 採用最保守估計
- C. 採用行業平均值
- D. 忽略不計
- 抵換類型計畫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進國際貿易
- B. 增加政府稅收
- C. 取代碳稅
- D. 作為強制性政策工具的輔助
- 在 CBAM 正式實施後,如果一批進口鋼材的實際碳含量遠低於歐盟同類產品,進口商應如何操作才最有利?
- A. 提供經過查證的實際碳含量數據
- B. 使用歐盟同類產品平均值
- C. 使用 CBAM 預設值
- D. 申請豁免 CBAM 申報義務
- 內部碳定價通常用於什麼目的?
- A. 國際碳交易
- B. 企業評估減碳情境或法遵碳成本
- C. 制定國家減碳政策
- D. 政府徵收碳稅
-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效能標準由哪些單位共同擬訂?
- A. 僅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 B. 僅中央主管機關
- C. 由地方政府擬訂
- D. 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 事業申請高碳洩漏風險認定時,中央主管機關應邀集哪些單位組成審查小組?
- A. 只邀集環境保護相關單位
- B. 邀集所有政府部門
- C. 邀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 D. 只邀集經濟部門
- 一家鋼鐵廠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多種 CBAM 納管產品,如何正確分配碳排放?
- A. 根據各產品使用該生產線的時間比例
- B. 根據各產品產量比例
- C. 根據各產品價值比例
- D. 平均分配
- 中央主管機關查核發現事業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碳費時,限期繳清的期限為:
- A. 180 日
- B. 60 日
- C. 120 日
- D. 90 日
- 中央主管機關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績效優良的單位,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 A. 提供稅收減免
- B. 予以獎勵或補助
- C. 公開表揚
- D. 頒發獎狀
- 企業宣告碳中和時,應如何處理排放量四捨五入?
- A. 總是向下取整
- B. 明確說明四捨五入規則
- C. 採用最近整數
- D. 總是向上取整
- 本法自何時施行?
- A. 下一個會計年度開始
- B. 公告後六個月
- C. 公布日
- D. 公布後三個月
- 中央主管機關擬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計畫後,程序為何?
- A. 直接公告實施
- B. 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告實施
- C. 送立法院審議
- D. 交由地方政府執行
- 碳稅或碳費的徵收對象通常是?
- A. 排放量超過特定標準的部門
- B. 所有企業
- C. 只有電力業
- D. 只有製造業
- ISO 14068 碳中和標準不包括以下哪個範圍?
- A. 國家整體排放
- B. 產品排放
- C. 建築物排放
- D. 組織排放
- 歐盟 CBAM 制度中,哪項不屬於直接排放?
- A. 供冷的排放
- B. 生產過程中的排放
- C. 供熱的排放
- D. 原料運輸的排放
- 《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立法目的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
- B. 確保國家永續發展
- C.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 D. 促進化石燃料產業發展
- 碳費徵收對象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門檻為:
- A. 2 萬 5 千噸
- B. 1 萬噸
- C. 10 萬噸
- D. 5 萬噸
- 碳中和管理計畫書中,碳中和主體說明應包括:
- A. 僅碳中和期程設定
- B. 碳中和主體、邊界設定與期程
- C. 僅碳中和主體
- D. 僅邊界設定
- 在計算鋁製品的碳含量時,以下哪項排放不需要納入考慮?
- A. 鋁製品加工過程電力間接排放
- B. 電解鋁過程直接排放
- C. 鋁土礦開採直接排放
- D. 氧化鋁生產直接排放
- 分期繳納碳費時,每一期的時間長度為:
- A. 15 天
- B. 20 天
- C. 2 個月
- D. 1 個月
- 下列哪項不是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減量工具?
- A. 自願減量計畫
- B. 環評增量抵換
- C. 碳費
- D. 碳關稅
- 事業辦理二氧化碳捕捉後之封存,應提交什麼計畫給中央主管機關審查?
- A. 試驗計畫或執行計畫
- B. 人力資源計畫
- C. 財務計畫
- D. 市場銷售計畫
- 補繳差額在新臺幣 2.5 億元以上且提供特定擔保者,最多可分幾期繳納?
- A. 24 期
- B. 36 期
- C. 12 期
- D. 18 期
-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事業取得國外減量額度後,應如何使用?
- A. 需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後使用
- B. 禁止使用國外減量額度
- C. 需經地方主管機關認可後使用
- D. 可直接使用
- 碳中和管理計畫中,減量目標應包括:
- A. 中期與長期目標
- B. 僅短期目標
- C. 短期與長期目標
- D. 僅長期目標
-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下列哪類產品不需要符合效能標準?
- A. 指定的車輛
- B. 進口食品
- C. 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產品
- D. 新建築的構造、設備
- 企業宣告碳中和時,應採用哪種盤查標準?
- A. 行業協會的標準
- B. 競爭對手的標準
- C. 國際或國家標準
- D. 自行制定的標準
- 歐盟 ETS 免費排放配額預計在哪一年歸零?
- A. 2032 年
- B. 2036 年
- C. 2034 年
- D. 2030 年
-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階段管制目標的期程為多長?
- A. 2 年
- B. 4 年
- C. 5 年
- D. 3 年
- 使用先期專案減量額度的事業類型為:
- A. 所有事業都可使用
- B. 只有製造業可使用
- C. 只有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可使用
- D. 非屬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可使用
- 下列哪項不屬於外顯碳價 (Explicit Carbon Pricing)?
- A. 排放交易價格
- B. 碳費
- C. 電力躉購價格
- D. 碳稅
- 企業進行產品碳中和時,應如何選擇碳中和主體?
- A. 隨機選擇
- B. 選擇最新開發的產品
- C. 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並說明理由
- D. 選擇排放量最少的產品
- 非屬高碳洩漏風險事業使用國外減量額度扣除收費排放量的上限為:
- A. 收費排放量的 10 %
- B. 收費排放量的 5 %
- C. 收費排放量的 15 %
- D. 收費排放量的 20 %
- 企業宣告碳中和時,應如何處理數據管理?
- A. 建立嚴格的數據查核確認機制
- B. 僅依賴自動化系統
- C. 僅依賴人工記錄
- D. 採用業界平均值
- 企業宣告階段性碳中和時,應著重說明什麼?
- A. 未來持續採取的減量作為及目標
- B. 過去三年的碳排放數據
- C. 碳權購買的來源及數量
- D. 產品生命週期分析結果
- 企業完成碳中和作為後,環境部會如何回應?
- A. 頒發官方認證標章
- B. 不會核發證明或標籤
- C. 授予碳權交易資格
- D. 提供稅收優惠
- 企業在進行碳中和宣告時,應如何處理盤查結果?
- A. 公開部分數據即可
- B. 僅需內部存檔
- C. 需完整公開揭露相關資訊
- D. 只向環境部報告
- 下列何者不是實現碳中和的路徑?
- A. 維持現狀
- B. 推廣碳捕集與封存技術
- C. 提高能源效率
- D. 發展再生能源
- 《京都議定書》要求附件一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減量百分之多少?
- A. 6.30 %
- B. 3.20 %
- C. 4.50 %
- D. 5.20 %
- 在總量管制排放交易中,如果一個組織減少了碳排放,它可以如何利用多餘的配額?
- A. 投資回報分析
- B. 允許排放權的買賣交易
- C. 市場營銷策略
- D. 減排行動計畫
- 哪個政府單位設立了 CBAM 網站專區?
- A. 外交部
- B. 環保署
- C.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D. 財政部
- 關於碳中和指引的更新機制,下列哪項陳述最為準確?
- A. 固定每五年更新一次
- B. 只有在國際標準變更時才會更新
- C. 將根據實施情況和回饋進行調整
- D. 不設更新機制,保持穩定性
- CDP 的數據集重點不包括哪一項?
- A. 城市擴張
- B. 水安全
- C. 氣候變化
- D. 森林砍伐
- 溫室氣體最多來自於以下哪一項?
- A. 農業活動
- B. 化石燃料燃燒
- C. 廢棄物處理
- D. 水資源管理
- 何者不是歐盟碳邊境管制項目的一部分?
- A. 碳信用交易系統 (CCTS)
- B. 國際航空碳減排和補償計劃 (CORSIA)
- C. 歐洲排放交易系統 (ETS)
- D. 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 CBAM 過渡期的結束日期為何?
- A. 2026 年 12 月 31 日
- B. 2024 年 12 月 31 日
- C. 2027 年 5 月 31 日
- D. 2025 年 12 月 31 日
- 為確保企業設定的 SBTi 減碳目標保持最新且有效,應採取何措施?
- A. 目標一旦設定便永久有效
- B. 每 5 年重新審核或調整目標
- C. 只需在初次設定目標時審核
- D. 每 10 年重新設定一次目標
- CDP 原本的名稱是什麼?
- A. 氣候變化計畫
- B. 碳揭露計畫
- C. 環境保護計畫
- D. 碳排放計畫
- CBAM 過渡期間,申報人可以在報告季度結束後多久內修改報告?
- A. 4 個月
- B. 1 個月
- C. 2 個月
- D. 3 個月
- 若發現企業碳中和宣告涉及不實廣告,應如何處理?
- A. 等待年度碳排放報告再處理
- B. 由國際組織進行仲裁
- C. 可向公平交易委員會申訴
- D. 直接向環境部舉報即可
- 內部碳定價的一種實施方式是對每噸 CO₂ 徵收費用,這稱為什麼模式?
- A. 碳稅模式
- B. 碳交易模式
- C. 影子碳定價
- D. 自願減量模式
- 導入 PAS 2060/ISO 14068‑1 的碳中和應用無法達到哪個效益?
- A. 經由抵換達到碳中和可符合 CBAM 抵減碳關稅
- B. 量化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C. 鑑別效率不佳領域並改善成本
- D. 提升聲譽與風險管控
- 於 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辦的 COP27 設立了什麼資金以支持那些因氣候變遷遭受重大損失的國家?
- A. 全球氣候恢復基金
- B. 綠色氣候基金
- C. 國際環境機構
- D. 損失和損害資金
- CBAM 規定,過渡期後進口商必須在每年的哪一天前繳交足夠的 CBAM 憑證?
- A. 3 月 31 日
- B. 12 月 31 日
- C. 1 月 1 日
- D. 5 月 31 日
- 如果製造業的直接與間接排放量超過 2 萬噸,該企業需要被納管,此門檻為?
- A. 1 萬噸
- B. 1.5 萬噸
- C. 2 萬噸
- D. 2.5 萬噸
- CDP 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 A. 促進投資者、公司、城市、州和地區管理其環境影響
- B. 推動全球森林砍伐
- C. 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服務
- D. 促進全球範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 在碳標籤中,數字「000」代表什麼?
- A. 產品碳排放量的目標值
- B. 產品已完成碳中和
- C. 每單位產品的碳足跡
- D. 產品不需要碳標籤
- 溫室氣體減量/移除計畫對於品質的要求,何者為非?
- A. 應採用認可方法學並以保守方式估算成果
- B. 計畫應確保高度投資效益才執行
- C. 相關計畫書應完成社會或環境影響評估
- D. 應重視法律外加性,若有法規強制義務則無碳權產出
- 產品碳足跡研究中,敏感度分析通常用於:
- A. 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
- B. 識別關鍵參數和假設
- C. 評估消費者偏好
- D. 計算財務成本
- ISO 14064‑1 中,來自輸入能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屬於:
- A. Category 4
- B. Category 2
- C. Category 3
- D. Category 1
- 成立碳盤查工作小組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 A. 蒐集相關活動數據與計算排放量
- B. 進行市場調研
- C. 制定公司政策
- D. 規劃公司活動
- 產品碳足跡計算中,對於電力使用的排放因數通常採用:
- A. 最佳可用技術的排放因數
- B. 全球平均值
- C. 企業自身的發電排放因數
- D. 地區或國家電網的平均排放因數
- 在產品碳足跡計算中,使用階段的碳排放通常基於:
- A. 典型使用情境
- B. 最差使用情境
- C. 最佳使用情境
- D. 不考慮使用階段
- 產品碳足跡計算的結果通常以什麼為基準?
- A. 每年生產量
- B. 每個功能單位
- C. 每美元銷售額
- D. 每公斤產品重量
- 若組織要排除顯著間接排放,應如何處理?
- A. 等待主管機關批准
- B. 通知相關部門
- C. 應予以合理說明
- D. 直接排除即可
- 組織的顯著性評估準則修訂後,應如何處理相關文件?
- A. 銷毀舊文件
- B. 保留修訂相關之文件化資訊
- C. 只保留最新版本
- D. 公開發布所有版本
- 當公司透過併購而持續成長時,可以採用什麼樣的基準年政策?
- A. 不設基準年
- B. 每年更新基準年
- C. 移動的或「滾動式」基準年
- D. 固定基準年
- LCI 是 LCA 的哪個階段?
- A. 目標與範疇界定
- B. 生命週期盤查分析
- C. 生命週期影響評估
- D. 生命週期闡釋
- 建立系統邊界的主要依據是?
- A. 產品類別規則 (PCR)
- B. 公司內部規定
- C. 國際標準
- D. 法規要求
- 供應商參與碳足跡盤查的主要挑戰不包括?
- A. 配合意願
- B. 需要提供教育訓練
- C. 涉及商業機密
- D. 增加產品成本
- 當蒐集一級數據並非實際可行時,可使用什麼數據?
- A. 預測數據
- B. 二級數據
- C. 模擬數據
- D. 場址特定數據
- 產品碳足跡溝通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 提高消費者意識
- B. 促進供應鏈合作
- C. 支持決策制定
- D. 增加產品銷量
- 以下哪項不是產品碳足跡量化的潛在困難?
- A. 分配問題
- B. 產品銷售量
- C. 數據可用性有限
- D. 使用階段行為的不確定性
- 在產品碳足跡盤查流程中,確定宣告或標示單位時通常使用:
- A. 儲存單位
- B. 生產單位
- C. 運輸單位
- D. 產品銷售單位
- 組織邊界設定時,如有額外納入或排除之設施,應如何處理?
- A. 另行說明
- B. 委託第三方處理
- C. 等比例計算
- D. 直接忽略
- 以下哪項不是生命終結過程可能包括的活動?
- A. 粉碎與分類
- B. 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 C. 生命終結產品之蒐集、包裝及運輸
- D. 準備回收再利用及再使用
- 以下哪項不是產品碳足跡計算的主要步驟?
- A. 確定目標與範疇
- B. 進行市場調查
- C. 計算碳足跡
- D. 收集數據
- 下列哪種情況會導致基準年需要重新計算?
- A. 產品線調整
- B. 員工人數變化
- C. 年度預算變動
- D. 組織發生合併、併購等結構性變化
- 溫室氣體盤查程序中,啟始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 A. 制定公司策略
- B. 凝聚執行溫室氣體盤查的共識
- C. 分配工作任務
- D. 評估財務影響
- 關於滅火器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以下哪項陳述正確?
- A. CO₂ 滅火器需要計算排放量
- B. 滅火器不屬於溫室氣體排放源
- C. 只有使用過的滅火器才需要計算排放量
- D. 所有類型的滅火器都需要計算排放量
- 以下哪項不屬於 ISO 14064‑1 中 Category 3(運輸間接排放)的排放源?
- A. 員工通勤
- B. 業務旅運
- C. 貨物上游運輸與分配
- D. 購買的商品和服務
- 產品碳足跡計算中,資本設備通常:
- A. 只計入生產設備
- B. 必須全部計入
- C. 根據截斷準則決定是否計入
- D. 完全不計入
- 關於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組織應做哪些工作?
- A. 忽略所有間接排放
- B. 決定納入清冊的間接排放並量化顯著排放
- C. 將所有間接排放都納入清冊
- D. 僅需列出所有可能的間接排放源
- 以下哪項屬於 ISO 14064‑1 中 Category 4(使用階段間接排放)?
- A. 由產品使用階段產生之排放
- B. 由採購的貨物產生之排放
- C. 由業務旅運產生的排放
- D. 員工通勤產生之排放
- 當 CFP 用於績效追蹤時,評估期間應不短於:
- A. 數據的時間界限
- B. 1 年
- C. 6 個月
- D. 3 個月
- 組織須針對哪些排放源進行重大性鑑別?
- A. 間接排放源
- B. 直接排放源
- C. 固定排放源
- D. 移動排放源
- CFP 研究報告中,關於電力的處理應包括:
- A. 電網排放因數計算與相關電網特定約束的資訊
- B. 電力價格的變化趨勢
- C. 電力市場的競爭格局
- D. 電力公司的盈利情況
- 第二階段現場查證通常包括以下哪項工作?
- A. 第二階段活動數據實際抽樣
- B. 邊界範圍界定
- C. SRRA 缺失改善之覆核
- D. 查證申請書審核
- CFP 研究報告中,關於價值選擇,應該:
- A. 隱藏所有價值選擇
- B. 只報告有利的價值選擇
- C. 揭露價值選擇及其理由
- D. 忽略價值選擇的影響
- 內部查證時,針對數據資訊面向的查證重點包括以下哪項?
- A. 員工績效評估
- B. 客戶開發策略
- C. 產品研發計劃
- D. 計算公式錯誤
- CFP 量化數值具備代表性的時間期間應如何確定?
- A. 永遠使用最新的一年數據
- B. 由監管機構統一規定
- C. 應予指定並說明理由
- D. 必須涵蓋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
- 使用「混合法」計算採購貨物產生的排放時,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供應商上游活動數據
- B. 供應商範疇 1 + 2 排放數據
- C. 供應商的利潤率
- D. 次級數據(如行業平均排放係數)
- PCR 中的「推動產品碳足跡標示審議會技術小組審查意見及回應」主要目的是:
- A. 提供產品銷售數據
- B. 制定公司的市場策略
- C. 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
- D. 記錄專家學者的建議及回應
- CFP 研究的範疇中,應該明確描述以下哪項?
- A. 公司的財務狀況
- B. 數據和數據品質要求事項
- C. 員工培訓計劃
- D. 產品的銷售策略
- 當分配無法避免時,系統的投入項和產出項在不同產品或功能間的分配應該如何進行?
- A. 根據產品的市場價值
- B. 反映產品與功能間的基本物理關係
- C. 根據產品的重量
- D. 平均分配
- 在 CFP 研究中,如何處理使用階段和生命終結階段的假設?
- A. 明確說明這些階段的假設
- B. 只考慮最壞情況
- C. 忽略這些階段
- D. 只考慮最好情況
- 生命週期評估 (LCA) 的結果可以用於:
- A. 確定產品的市場價格
- B. 識別環境影響較大的階段,進行改善
- C. 決定公司的股利分配
- D. 制定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
-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中,通常包括以下哪個章節?
- A. 行銷策略
- B. 人力資源政策
- C. 基準年選定
- D. 財務報表分析
- 在 PCR 中,生命週期各階段之數據蒐集要求:
- A. 可以完全使用估算數據
- B. 只需要收集生產階段的數據
- C. 所有階段必須使用相同的數據收集方法
- D. 可能因階段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 若工廠從柴油油槽領用堆高機用的柴油,最優先應參考哪種單據來確定活動數據?
- A. 該年度柴油領用紀錄表
- B. 該年度柴油採購發票
- C. 該年度柴油採購單
- D. 該年度油槽庫存盤點紀錄表
- 計算下游租賃資產產生的排放時,以下哪項陳述是錯誤的?
- A. 若無法區分出租及售出產品,則歸為出售產品的使用排放
- B. 需要區分出租及售出產品
- C. 所有租賃資產的排放都應計入此類別
- D. 只計算不包含於報告公司類別 1 及類別 2 排放的部分
- 在 LCA 的衝擊評估階段,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量應選擇哪種全球暖化潛勢 (GWP) 計算方法?
- A. 輸入‑輸出分析
- B. 跨期 GWP 加權
- C. 組織範疇分析
- D. 直接排放量計算
- 下列哪項不屬於計算產品使用階段排放所需考慮的因素?
- A. 產品的預期使用壽命
- B. 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 C. 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維護需求
- D. 產品的銷售價格
- 根據《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查驗作業不得連續幾年由同一主導查驗員執行?
- A. 5 年
- B. 10 年
- C. 6 年
- D. 3 年
- CFP 研究中的「一致性」原則要求:
- A. 假設、方法及數據以相同方式應用於整個 CFP 研究中
- B. 所有產品使用相同的方法
- C. 研究結果必須與之前的研究一致
- D. 研究結果必須符合預期
- 使用平均數據法計算「由採購的貨物產生之排放」時,需要哪些信息?
- A. 採購的產品重量和對應的行業平均排放係數
- B. 供應商的具體生產工藝
- C. 供應商的財務報表
- D. 供應商的員工人數
- 使用特定供應商法計算「由採購的貨物產生之排放」時,需要哪些數據?
- A. 公司的採購支出金額
- B. 行業平均排放係數
- C. 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 D. 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從搖籃到大門的排放數據
- 在進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時,下列哪種滅火器不需要列入盤查?
- A. FM200
- B. ABC
- C. CO₂
- D. BC
- 下列哪一個公式正確計算了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排放量 = 活動數據 × GHG 排放係數 × GWP 值
- B. 排放量 = 活動數據 + GHG 排放係數 + GWP 值
- C. 排放量 = 活動數據 ÷ GHG 排放係數 × GWP 值
- D. 排放量 = 活動數據 − GHG 排放係數 × GWP 值
- 生命週期評估 (LCA) 中,資源耗用主要指:
- A. 只考慮能源資源
- B. 考慮各種自然資源的使用
- C. 只考慮礦產資源
- D. 只考慮水資源
- 在 PCR 中,關於原料取得階段的數據收集要求是:
- A. 可以忽略這個階段的數據
- B. 只能使用二級活動數據
- C. 不強制要求收集一級活動數據,但應優先採用
- D. 必須全部使用一級活動數據
- 下列哪項不屬於計算由採購貨物產生的排放所需的信息?
- A. 採購原料重量
- B. 供應商的財務報表
- C. 原料相關排放係數
- D. 原料生產過程的能源消耗
- ISO 14067 標準強調從哪個視角評估產品碳足跡?
- A. 廢棄處理
- B. 製造過程
- C. 生命週期
- D. 消費者使用
- CFP 研究中的「準確性」原則要求:
- A. 只使用實測數據
- B. 儘可能在實務上減少偏差與不確定性
- C. 排除所有估算數據
- D. 結果必須 100 % 精確
- 生命週期闡釋階段的主要功能是:
- A. 進行實驗室測試
- B. 定義評估範圍
- C. 整合盤查分析及衝擊評估結果,提供決策參考
- D. 收集原始數據
- ISO 14067 標準中,對於碳抵換的處理方式是:
- A. 不允許包含在碳足跡量化中
- B. 僅允許包含可再生能源相關的碳抵換
- C. 允許包含在碳足跡量化中
- D. 由計算者自行決定是否包含
- 碳盤查工作小組的後續工作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推動減碳方案
- B. 制定公司營銷策略
- C. 達成永續淨零
- D. 研擬減碳目標
- 當有數個替代分配程式可用時,應進行什麼分析?
- A. 敏感度分析
- B. 成本分析
- C. 風險分析
- D. 市場分析
- 固定式燃料燃燒造成的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包括:
- A. 二氧化碳和甲烷
- B. 只有二氧化碳
- C.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
- D.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氫氟碳化物
- 在產品碳足跡計算中,以下哪項通常被視為直接排放?
- A. 購買電力導致的排放
- B. 工廠使用化石燃料的排放
- C. 員工通勤產生的排放
- D. 原材料生產過程的排放
- 以下哪項不是提高產品碳足跡計算準確性的方法?
- A. 增加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 B. 改進分配方法
- C. 使用更多的一級數據
- D. 進行敏感度分析
- 以下哪項不屬於產品碳足跡的應用領域?
- A. 財務審計
- B. 採購決策
- C. 風險管理
- D. 產品開發
- ISO 14064‑1:2018 中,哪項不屬於 Category 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移除量)?
- A. 輸入電力之間接排放
- B. 固定式燃燒源之直接排放
- C. 產業過程之直接排放與移除
- D. 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變更及林業之直接排放與移除
- 以下哪項不是影響產品碳足跡結果可比性的因素?
- A. 分配方法的選擇
- B. 功能單位的選擇
- C. 系統邊界的界定
- D. 產品的市場價格
- 產品碳足跡計算中,運輸階段的排放通常基於:
- A. 行業平均運輸距離
- B. 最大可能運輸距離
- C. 實際運輸距離和方式
- D. 理論最短距離
- 組織在量化溫室氣體排放時,還需要量化什麼?
- A. 溫室氣體移除量
- B. 能源使用效率
- C. 產品銷售量
- D. 員工通勤距離
- 在計算乙炔 (C₂H₂) 燃燒產生的 CO₂ 排放時,正確的排放係數是:
- A. 3.385 公噸 CO₂/公噸乙炔
- B. 1.385 公噸 CO₂/公噸乙炔
- C. 2.385 公噸 CO₂/公噸乙炔
- D. 4.385 公噸 CO₂/公噸乙炔
- 分配程式的步驟 2 是什麼?
- A. 以反映基本實質關係的方式進行分配
- B. 以反映其他關係的方式進行分配
- C. 儘可能避免分配
- D. 擴大產品系統
- 組織應根據什麼來決定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中排放量資訊的揭露程度?
- A. 競爭對手的做法
- B. 公司股價表現
- C. 預期使用者需求
- D. 最新的科技發展
- 溫室氣體盤查需要跨部門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A. 需要收集彙整橫跨組織內部不同部門的資料
- B. 提高員工參與度
- C. 滿足法律要求
- D. 增加工作難度
- 在產品碳足跡計算中,以下哪項通常被視為間接排放?
- A. 工廠使用化石燃料的排放
- B. 購買電力導致的排放
- C. 產品使用階段的排放
- D. 產品廢棄階段的排放
- 以下哪項不是 ISO 14064‑1 中 Category 2(來自輸入能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排放源?
- A. 購買的電力
- B. 購買的蒸汽
- C. 購買的熱水
- D. 自產的電力
- 巴黎協定要求已開發國家應提供氣候變遷資金,主要目的是:
- A. 資助氣候變遷相關研究
- B. 補貼化石燃料產業轉型
- C. 幫助開發中國家減少排放並應對氣候變遷
- D. 資助已開發國家的減排計劃
- 在 CFP 研究中,如何處理產品中的生質碳?
- A. 分別列出但不包括在 CFP 結果中
- B. 只在使用階段考慮
- C. 計入 CFP 結果中
- D. 忽略不計
-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事業應在每年的哪一天前完成前一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查驗?
- A. 11 月 30 日
- B. 10 月 31 日
- C. 9 月 30 日
- D. 12 月 31 日
- 在碳足跡計算中,下游過程的數據通常如何獲得?
- A. 市調或情境假設
- B. 從資料庫獲取
- C. 專家估算
- D. 實地盤查
- CFP 研究報告中,關於分配方法的資訊應如何處理?
- A. 只記錄主要的分配方法
- B. 鑑別與詳細記錄所選擇使用的分配方法
- C. 不需要提供任何資訊
- D. 只需簡單提及使用了分配方法
- 《蒙特婁議定書》主要針對哪一類物質進行管制?
- A. 氯氟碳化物
- B. 二氧化碳
- C. 甲烷
- D. 氮氧化物
- 在制定產品碳足跡盤查目標時,下列哪項不是重要考量因素?
- A. 預期的應用
- B. 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 C. 預期讀者的溝通方式
- D. 展開專案的原因
- 組織進行外部查證前,應先完成什麼程序?
- A. 公開資訊揭露
- B. 政府審批
- C. 股東大會審核
- D. 內部查證
- 在產品碳足跡中,系統邊界是指:
- A. 納入研究的單元過程範圍
- B. 組織的營運邊界
- C. 產品的物理邊界
- D. 產品銷售的地理範圍
- 以下哪項不是 CFP 研究報告中需要包含的資訊?
- A. 重要單元過程清冊
- B. 功能單位與參考流
- C. 系統界限
- D. 公司的財務報表
- 根據環境部規範,以下哪項屬於直接排放?
- A. 外購電力使用
- B. 廢棄物處理
- C. 固定燃料燃燒
- D. 員工通勤
- 在活動數據整理時,通常需要將非重量單位換算為重量單位的原因是?
- A. 便於計算
- B. 配合使用之資料庫
- C. 便於比較
- D. 符合法規要求
- 在計算焊條使用產生的 CO₂ 排放時,需要考慮:
- A. 焊條重量和焊接時間
- B. 焊條重量和焊條含碳量
- C. 焊條重量和焊接溫度
- D. 只需焊條重量
- 下列哪項不屬於產品碳足跡的生命週期階段?
- A. 原料階段
- B. 測試階段
- C. 製造階段
- D. 使用階段
- 如果電費單的計費週期跨年度,應如何處理用電量數據?
- A. 全部計入第二年
- B. 全部計入第一年
- C. 取兩年的平均值
- D. 按實際日數比例攤分使用量
- 組織量化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時,應將排放區分為哪些氣體?
- A. 只需區分 CO₂ 和 CH₄
- B. 應區分 CO₂、CH₄、N₂O、NF₃、SF₆ 等
- C. 不需要區分,只計算總量
- D. 只需區分 CO₂
- 在報告階段,報表資訊通常不包括?
- A. 基本資料
- B. 公司財務報表
- C. 熱點排名
- D. 碳足跡簡表
- 在活動數據檢核中,關於物料規格或濃度的說明,哪項是正確的?
- A. 只需要說明主要原料的濃度
- B. 輔助物料不需要說明規格
- C. 各項物料均須清楚說明濃度、成分或化學反應式
- D. 只需要提供物料名稱,不需要提供規格資訊
- 不確定性分析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種不確定性?
- A. 模型的不確定性
- B. 情境的不確定性
- C. 政策的不確定性
- D. 參數的不確定性
- 根據 GHG Protocol,集團企業在選擇組織邊界彙整方式後,應如何執行?
- A. 應適用到組織內所有的層級
- B. 各子公司可自行選擇
- C. 只適用於母公司
- D. 可根據需要隨時更改
- 關鍵性審查的目的是:
- A. 確保碳足跡研究符合標準要求
- B. 確定產品碳足跡的市場競爭力
- C. 比較不同計算方法的優劣
- D. 評估產品的環境影響
- 產品碳足跡研究中,「供應鏈」是指:
- A. 僅包括配送網絡
- B. 從原料到最終用戶的所有過程
- C. 僅包括製造過程
- D. 僅包括直接供應商
- 在產品碳足跡盤查中,關於水體污染物排放的說法,哪項是正確的?
- A. 水體污染物排放不屬於碳足跡盤查範圍
- B. 需要收集廢水排放量和水體污染物資訊
- C. 只需要考慮直接排入自然水體的污染物
- D. 只需要收集用水量,不需要考慮排放
- CFP 研究的範疇應與什麼一致?
- A. 產品的銷售策略
- B. 行業的平均水準
- C. CFP 研究的目標
- D. 公司的財務狀況
- 在活動數據檢核中,關於空水廢排放的說法,哪項是錯誤的?
- A. 廢棄物不需提供處理方式
- B. 需提供製程各項空水廢排放的項目名稱和實際排放量
- C. 需提供廢水處理化學藥劑的運輸資訊
- D. 需提供廢棄物的處理和運輸方式
- 在產品碳足跡盤查的數據收集過程中,以下哪項不是必須提供的運輸資訊?
- A. 運輸距離
- B. 物料的購買地點
- C. 運輸方式(陸運、空運、海運)
- D. 運輸工具的品牌
- 計算外購蒸汽的間接排放時,排放係數應:
- A. 自行測量
- B. 由供應商提供並經第三方查證
- C. 使用行業平均值
- D. 使用默認值
- 在 CFP 研究中,如何處理來自航空器運輸之 GHG 排放?
- A. 計入生物燃料排放
- B. 計入化石燃料排放
- C. 單獨記錄
- D. 忽略不計
- 如果廠區生活污水已納管,關於化糞池甲烷逸散量計算,下列陳述何者正確?
- A. 需要計算 50 % 的逸散量
- B. 可以不用計算化糞池甲烷逸散量
- C. 仍然需要計算全部的逸散量
- D. 需要諮詢環保部門再決定
- 產品碳足跡計算中,參考流的作用是:
- A. 評估產品的環境影響
- B. 量化滿足功能單位所需的產品數量
- C. 確定產品的生產效率
- D. 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
- ISO 14067 標準不包括以下哪項內容?
- A. 產品碳足跡溝通的要求
- B. 部分碳足跡的計算方法
- C. 碳足跡標籤的設計規範
- D. 產品碳足跡量化的要求
- 溫室氣體盤查推動順利所需的支持與承諾,最重要的是哪個層級?
- A. 基層員工
- B. 外部顧問
- C. 高階主管
- D. 中階主管
-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締約方大會 COP 是在哪一年第一次召開?
- A. 1985 年
- B. 1990 年
- C. 1992 年
- D. 1995 年
- 聯合國間為了預防各國溫室氣體排放影響全球氣候暖化,國際上於哪一年簽署《京都議定書》?
- A. 1995 年
- B. 1997 年
- C. 2000 年
- D. 2005 年
- 《京都議定書》要求附件一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減量百分之多少?
- A. 3 %
- B. 4 %
- C. 5.2 %
- D. 6 %
- COP 成立於哪一年?
- A. 1992 年
- B. 1995 年
- C. 2000 年
- D. 2005 年
- 《京都議定書》於哪一年正式生效?
- A. 1997 年
- B. 2000 年
- C. 2003 年
- D. 2005 年
- 《京都議定書》的減量期間是從哪年開始到哪年結束?
- A. 2005 – 2010
- B. 2008 – 2012
- C. 2010 – 2015
- D. 2012 – 2016
- 《京都議定書》何時結束?
- A. 2015 年
- B. 2016 年
- C. 2020 年
- D. 2025 年
- 巴黎協定何時生效?
- A. 2015 年
- B. 2016 年
- C. 2017 年
- D. 2018 年
- 巴黎協定目標是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在遠低於幾度攝氏的水平?
- A. 1 °C
- B. 1.5 °C
- C. 2 °C
- D. 2.5 °C
- 巴黎協定要求在本世紀末(即西元幾年前)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 2 °C,以 1.5 °C 為佳?
- A. 2050 年
- B. 2075 年
- C. 2100 年
- D. 2150 年
- 根據 UNEP《2023 排放差距報告》,現行 NDC 估計本世紀末將升溫多少?
- A. 2 °C
- B. 2.5 °C
- C. 3 – 3.2 °C
- D. 3.5 °C
- COP28 結論認知應於何時達到全球排放峰值?
- A. 2020 年
- B. 2025 年
- C. 2030 年
- D. 2035 年
- COP28 呼籲到 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增加幾倍?
- A. 1 倍
- B. 2 倍
- C. 3 倍
- D. 4 倍
- 全球甲烷承諾倡議目標:至 2030 年人為甲烷排放比 2020 年減少多少?
- A. 10 %
- B. 20 %
- C. 30 %
- D. 40 %
- 我國 2030 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商業場域採用 LED 燈的比例?
- A. 50 %
- B. 75 %
- C. 90 %
- D. 100 %
- 全球 120+ 企業承諾 2030 年共使用多少輛 100 % 電動車?
- A. 100 萬輛
- B. 200 萬輛
- C. 400 萬輛
- D. 575 萬輛
- 全球 400 家企業加入 RE100 承諾哪一年使用 100 % 再生能源?
- A. 2030 年
- B. 2040 年
- C. 2050 年
- D. 2060 年
- 碳關稅(CBAM)主要為了解決哪個問題?
- A. 碳洩漏
- B. 碳稅
- C. 碳信用
- D. 碳中和
- 以下何者屬於歐盟 CBAM 碳排放計入範疇?
- A. 移動排放源
- B. 固定排放源
- C. 流動排放源
- D. 生物排放源
- 臺灣 NDC:相較 2005 基準年應減排多少以達 2050 淨零?
- A. 20 % ± 1 %
- B. 24 % ± 1 %
- C. 30 % ± 1 %
- D. 40 % ± 1 %
- 2023 年全球年均氣溫較 1850–1900 工業化前水準高多少?
- A. 1.25 ± 0.12 °C
- B. 1.35 ± 0.12 °C
- C. 1.45 ± 0.12 °C
- D. 1.55 ± 0.12 °C
- SBTi 認證「企圖心」應符合哪個溫控情境?
- A. 1 °C
- B. 1.5 °C
- C. 2 °C
- D. 2.5 °C
- AR6 指出:地表溫度每上升 0.5 °C,對融冰、海平面、物種減少的影響呈何次方成長?
- A. 2 次方
- B. 5 次方
- C. 10 次方
- D. 20 次方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英文縮寫為?
- A. IFRS
- B. TCFD
- C. CDP
- D. IPCC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英文縮寫為?
- A. UNFCCC
- B. COP
- C. IPCC
- D. UNEP
- 關於「再生能源」的定義,下列何者正確?
- A. 100 % 不排放碳的能源
- B. 只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的能源
- C. 從持續不斷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取得的能量來源
- D. 由動植物質產生的能源
- 下列何者不是碳捕捉與儲存(CCS)的主要階段?
- A. 捕捉
- B. 儲存
- C. 輸送
- D. 再生
- 下列何者並非我國 2050 淨零排放路徑之四大轉型?
- A. 能源轉型
- B. 產業轉型
- C. 生態轉型
- D. 社會轉型
- 下列何者非為溫室氣體減量方式?
- A. 太陽能發電
- B. 風力發電
- C. 使用氫能發電
- D. 使用天然氣取代煤炭
-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原則「不」包括下列何者?
- A. 相關性
- B. 透明度
- C. 最大化
- D. 完整性
- 敘述在一段期間內一質量單位溫室氣體之輻射衝擊,相對於相等單位 CO₂ 之係數稱為?
- A. GWP
- B. GAP
- C. GMP
- D. GDP
- 以下何者是常見 B2B 產品生命週期描述方式?
- A. 從搖籃到搖籃
- B. 從搖籃到大門
- C. 從搖籃到墳墓
- D. 從搖籃到天堂
- 「A 公司溫室氣體盤查涵蓋台灣廠與大陸廠」屬於何種邊界?
- A. 營運邊界
- B. 組織邊界
- C. 報告邊界
- D. 以上皆非
- 碳足跡計算採生命週期概念,下列何者目的排放需納入總量?
- A. 最終產品處理
- B. 產品配送
- C. 生產製造
- D. 以上皆是
- 台灣為達 2050 淨零排放,主要使用的能源為?
- A. 煤
- B. 天然氣
- C. 核能
- D. 再生能源
- 何者不是歐盟碳邊境徵稅項目之一?
- A. 鋼鐵
- B. 水泥
- C. 鋁
- D. 農業產品
- 何者不是歐盟碳邊境管制項目一部分?
- A. CBAM
- B. ETS
- C. CCTS
- D. CORSIA
- IPCC 是什麼組織?
- A. 國際刑警組織
- B. 國際貨幣基金
- 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 D. 世界貿易組織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共有幾項?
- A. 15 項
- B. 17 項
- C. 19 項
- D. 21 項
- 台灣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基準年為?
- A. 1990 年
- B. 2000 年
- C. 2005 年
- D. 2010 年
- 下列何者不是實現碳中和的路徑?
- A. 提高能源效率
- B. 發展再生能源
- C. 維持現狀
- D. 推廣碳捕集與封存
- 二氧化碳不會存在於下列哪個地方?
- A. 大氣層
- B. 海洋
- C. 土壤
- D. 太陽
- 根據 ISO 14068,首要步驟為?
- A. 確定碳足跡範圍、設定基線
- B. 建立碳管理計畫
- C. 執行碳排放測量
- D. 設定減排目標並發布碳中和聲明
- MRV 機制中,MRV 代表?
- A. Measurable / Reportable / Variable
- B. Mixable / Reviewable / Verifiable
- C. Measurable / Reviewable / Verifiable
- D. Measurable / Reportable / Verifiable
- 坎昆協議規定附件一國家 MRV 範圍,下列何者正確?
- A. 強化減緩行動報告(項目與成果)
- B. 接受 ICA 機制對 NAMAs 之參與
- C. 與目標相關基線資料計算
- D. 每兩年更新排放報告並接受 ICA
- 根據 SBTi,企業減排目標至少應涵蓋哪些範疇?
- A. 範疇 1 + 範疇 2
- B. 範疇 2 + 範疇 3
- C. 範疇 1 + 2 + 3
- D. 範疇 3
- 碳匯儲存不包含以下哪一項?
- A. 森林
- B. 海洋
- C. 地層
- D. 野火
- 在 2050 淨零軌跡四大轉型策略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項?
- A. 社會轉型
- B. 能源轉型
- C. 生活轉型
- D. 生態轉型
- 歐盟 CBAM 要求何時繳交前一年度進口憑證?
- A. 每年 1 月 31 日前
- B. 每年 3 月 31 日前
- C. 每年 5 月 31 日前
- D. 每年 12 月 31 日前
- 實施碳中和四步驟正確順序為?
- A. 盤查 → 減量 → 抵換 → 文件化與確證
- B. 盤查 → 減量 → 文件化與確證 → 抵換
- C. 減量 → 盤查 → 抵換 → 文件化與確證
- D. 盤查 → 抵換 → 減量 → 文件化與確證
- 根據 SBTi,範疇 3 排放超過總排放量多少比例時亦須列入?
- A. 25 %
- B. 40 %
- C. 50 %
- D. 75 %
- 台灣 2050 淨零路徑:2050 年進口能源依存度目標降至多少 % 以下?
- A. 40 %
- B. 50 %
- C. 60 %
- D. 70 %
- CBAM 正式實施後,進口商每季須提前購買多少比例憑證?
- A. 25 %
- B. 50 %
- C. 75 %
- D. 80 %
- CBAM 未於期間購買憑證,罰款倍數為?
- A. 2 倍
- B. 2–3 倍
- C. 3–4 倍
- D. 3–5 倍
- 依規定,環境部納管或自願登錄企業應使用哪種邊界設定法?
- A. 組織邊界設定法
- B. 產品邊界設定法
- C. 活動邊界設定法
- D. 範疇邊界設定法
- 製造業直接+間接排放量超過多少噸須被納管?
- A. 2.5 萬噸
- B. 2 萬噸
- C. 1.5 萬噸
- D. 1 萬噸
- 在碳標籤中,數字「000」代表?
- A. 每單位產品碳排當量
- B. 產品已完成碳中和
- C. 產品碳排目標值
- D. 產品不需碳標籤
- 碳盤查「基準年」定義為?
- A. 企業首次碳盤查年份
- B. 後續年度比較之參考年
- C. 計算預算年度
- D. 政策制定年份
- 溫室氣體排放最多來自以下哪一項?
- A. 農業活動
- B. 廢棄物處理
- C. 化石燃料燃燒
- D. 水資源管理
- 《UNFCCC》的最終目標為?
- A. 限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
- B. 降低全球糧食生產
- C. 增加全球綠化覆蓋率
- D. 減少全球人口
- 由於 COVID‑19 大流行,哪一年 COP 未能舉辦實體會議?
- A. 2019
- B. 2020
- C. 2021
- D. 2022
- 《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提交 NDC,其更新週期為?
- A. 每 3 年
- B. 每 5 年
- C. 每 7 年
- D. 每 10 年
- 京都議定書彈性減量機制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CDM
- B. ET
- C. JI
- D. ESI
- 《京都議定書》的減量時程為?
- A. 1996 – 2000
- B. 1998 – 2002
- C. 2000 – 2004
- D. 2008 – 2012
- COP27 於埃及沙姆沙伊赫聚焦於「損失與損害」,設立何基金?
- A. 綠色氣候基金
- B. 國際環境機構
- C. 損失與損害基金
- D. 全球氣候恢復基金
- 下列何者不是碳揭露計畫的揭露範疇領域?
- A. 土壤
- B. 氣候變遷
- C. 水
- D. 塑膠
- GRI 準則 2021 之系統架構分為三個系列準則,下列何者正確?
- A. GRI 環境準則、GRI 社會準則、GRI 治理準則
- B. GRI 環境準則、GRI 社會準則、GRI 經濟準則
- C. GRI 通用準則、GRI 進階準則、GRI 特殊準則
- D. GRI 通用準則、GRI 行業準則、GRI 主題準則
- SASB 環境面向「空氣品質」議題,下列何者描述不正確?
- A. 涉及對固定排放源與移動排放源的管理
- B. 亦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可擇一揭露
- C. 涉及工業排放對空氣質量影響的管理
- D. 污染物包括 NOx、SOx、VOC、重金屬等
- SASB 社會資本包含 7 項 ESG 議題,下列哪個不是?
- A. 資訊安全
- B. 商業道德
- C. 客戶福利
- D. 人權與社區關係
- 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基本程序,下列何者正確?
- A. 納管事業邊界企業可自行設定
- B. 盤查邊界無須與財報一致
- C. 決定方法 → 蒐集數據 → 選排放係數 → 計算排放量
- D. 企業可不界定盤查範圍
- 有限確信 vs. 合理確信案件主要差異?
- A. 邊界大小
- B. 簽證人數
- C. 單一標的 vs. 整體報告
- D. 可接受風險水準低
- 有關碳邊境調整制度敘述,何者為是?
- A. CBAM 範疇與品項已成國際標準
- B. 出口者多須付關稅,衝擊大
- C. 繳納碳稅證明可供退稅
- D. CBAM 主宣稱為解決碳洩漏
- 歐盟 CBAM 排放量計算概念何者正確?
- A. 計算全生命週期排放
- B. 以生產總重量含包裝計算
- C. 外部熱源計入直接排放
- D. 廢棄物處理須計算排放
- 歐盟進口商抵免 CBAM 憑證,可使用何種出口商抵免證明?
- A. 貨物稅
- B. 營業稅
- C. 自願碳市場額度
- D. 外顯碳價(碳稅/排放交易)
- ISSB S1 描述何者錯誤?
- A. 不得以商業機密規避揭露
- B. 必須揭露比較性、估計基準與不確定性
- C. 提供投資人評估公司價值資訊
- D. 屬永續相關財務資訊一般揭露要求
- ISSB S1 (2023) 揭露要求重視?
- A. 廣泛考量全部 ESG 面向
- B. 強調氣候風險與機會
- C. 僅為指引,視各國在地化
- D. 僅適用聯合國成員國
- IFRS S2 氣候揭露要求,下列何者不正確?
- A. 揭露內部碳定價機制
- B. 揭露高階管理性別比例
- C. 揭露氣候相關資本支出
- D. 揚露受氣候影響之資產金額
- ISSB S1/S2 我國採用時程,下列何者錯誤?
- A. 上市櫃公司同時推動採用
- B. 資本額 100 億以上:2026 編制、2027 揭露
- C. 其餘上市櫃 2028 開始適用
- D. 資本額 50–100 億:2027 編制、2028 揭露
- 台灣能源轉型挑戰,下列何者為非?
- A. 備轉容量警戒天數減少
- B. 未來需求不確定性高
- C. 天然氣接收站增建易行
- D. 再生能源推動面臨多元課題
- 推動何種能源系統可在地化生產與消耗?
- A. 集中式
- B. 分散式
- C. 陣列式
- D. 地下化
- COP28 主決議不包含以下何者?
- A. 逐步淘汰低效石化能源
- B. 再生能源增加 2 倍
- C. 增加核能比例
- D. 能源效率提升 1 倍
- COP28 對氣候投資之影響?
- A. 審慎評估企業風險與機會
- B. 自願碳市場規範明確而成熟
- C. 強化永續數據管理
- D. 以上皆是
- 台灣 2025 能源轉型目標: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 A. 10 %
- B. 15 %
- C. 20 %
- D. 25 %
- 何謂國家自定貢獻(NDC)?
- A. 各國人民經濟所得貢獻比例
- B. 進口商品須繳自定碳關稅
- C. 各國衡量自身能力後訂定減碳目標
- D. 歐盟替各國訂定減碳目標
- 全球前七大溫室氣體中,對地球威脅最大且最多來源為?
- A. 燃燒化石燃料
- B. 反芻動物與垃圾填埋
- C. 冷凍空調排放
- D. 農業肥料使用
- 溫度上升不可逆,需何方法減少 CO₂ 才可緩解?
- A. 碳捕捉封存
- B. 燃燒氫氣
- C. 增加降雨
- D. 減少排碳
- 主管機關規範上市櫃公司揭露範疇 1 + 2 排放量,應揭露於?
- A. 股東會年報與永續報告書
- B. 管理報表
- C. 財務報告
- D. TCFD 報告書
- 永續揭露準則 S2 要求企業應揭露哪些範疇排放?
- A. 範疇 1
- B. 範疇 1 + 2
- C. 範疇 1 + 2 + 3
- D. 以上皆非
- 《巴黎協定》第 2 條目標,下列哪一項不是?
- A. 追求 2050 年淨零排放
- B. 限制溫升 < 2 °C 並追求 1.5 °C
- C. 以不威脅糧食生產方式增強氣候韌性
- D. 使資金流向符合低排放路徑
- CFP 研究中的「一致性」原則要求:
- A. 所有產品使用相同的方法
- B. 研究結果必須與之前的研究一致
- C. 研究結果必須符合預期
- D. 假設、方法及數據以相同方式應用於整個 CFP 研究中
- 在 PCR 中,關於原料取得階段的數據收集要求是:
- A. 可以忽略這個階段的數據
- B. 只能使用二級活動數據
- C. 不強制要求收集一級活動數據,但應優先採用
- D. 必須全部使用一級活動數據
- 對於中間產品,計算其使用階段排放時需要:
- A. 只計算最終消費者使用階段的排放
- B. 忽略後續加工過程的排放
- C. 考慮後續加工過程的排放並進行合理分配
- D. 將所有排放歸責於最終產品製造商
- 在生命週期評估(LCA)的衝擊評估階段,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量應選擇哪種全球暖化潛勢(GWP)計算方法?
- A. 跨期 GWP 加權
- B. 輸入‑輸出分析
- C. 組織範疇分析
- D. 直接排放量計算
- 使用「基於距離法」計算運輸排放時,不需要以下哪項數據?
- A. 運輸公司的財務報表
- B. 運具排放係數
- C. 運輸重量
- D. 運輸距離
-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個章節?
- A. 財務報表
- B. 報告邊界
- C. 組織邊界
- D. 溫室氣體量化
- 在建構產品生命週期製程流程圖時,如何避免錯漏?
- A. 比對生產/品管用流程圖或清理計畫書,直接到現場了解
- B. 只查看公司網站
- C. 假設所有產品的流程都相同
- D. 只依靠管理層的記憶
- 計算運輸排放量時,下列哪項不屬於活動數據?
- A. 運輸費用金額
- B. 運輸距離
- C. 排放係數
- D. 燃料消耗量
- 功能或宣告單位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 A. 確定產品的使用壽命
- B. 確定產品的市場價值
- C. 提供與其相關投入與產出之參考
- D. 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
- 第二階段現場查證通常包括以下哪項工作?
- A. SRRA 缺失改善之覆核
- B. 邊界範圍界定
- C. 數據品質管理
- D. 查證申請書審核
- 生命週期盤查分析(LCI)包括什麼?
- A. 只包括使用階段的排放
- B. 只包括廢棄階段的排放
- C. 只包括生產階段的排放
- D. 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階段的投入與產出的彙總與量化
- 下列哪項不屬於計算由採購貨物產生的排放所需資訊?
- A. 供應商的財務報表
- B. 採購原料重量
- C. 原料生產過程的能源消耗
- D. 原料相關排放係數
- 使用「混合法」計算採購貨物產生的排放時,可能包括以下哪項?
- A. 只使用行業平均數據
- B. 根據採購金額估算排放量
- C. 只使用供應商提供的數據
- D. 供應商範疇 1 + 2 排放數據與次級數據結合
- 京都議定書三大機制不包含以下哪者?
- A. IET
- B. SDM
- C. CDM
- D. JI
- UNFCCC 主要原則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促進永續發展
- B. 促進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
- C.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與各自能力
- D. 促進有利且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以支持永續增長
- 京都議定書爭議點「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下列何者不是爭議內容?
- A. 以累積排放貢獻來看
- B. 以現今排放水平來看
- C. 國際氣候協商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 D. 美國未加入京都議定書
- TCFD 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核心要素包含哪些?
- A. 治理
- B. 策略
- C. 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
- D. 以上皆是
- TCFD 揭露中「董事會監督氣候相關風險」屬於哪個構面?
- A. 治理
- B. 策略
- C. 風險管理
- D. 指標與目標
- TCFD 建議的氣候風險中,投資人最關注哪一項?
- A. 現金流風險
- B. 資金結構
- C. 氣候風險
- D. 產品利潤
- IFRS S1/S2 規定,下列哪項敘述錯誤?
- A. S1/S2 皆參考 TCFD 四大構面
- B. S1/S2 皆參考 SASB 特定產業指引
- C. S1 要求揭露永續與財務資訊之關聯
- D. S2 無需考量價值鏈中的氣候風險與機會
- IPCC 是由哪兩個組織共同成立?
- A.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與國際能源署 (IEA)
- B.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與世界氣象組織 (WMO)
- C. 國際貨幣基金 (IMF) 與世界銀行 (World Bank)
- D.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與世界銀行 (World Bank)
- 產品類別規則 (PCR) 的說明,以下何者為非?
- A. 為了使同性質產品能公平比較,計算碳足跡時要參考 PCR 的邊界設定
- B. PCR 是全球共通的
- C. 經濟部工業局採用國際間使用的 EPD‑PCR
- D. 國內申請碳標籤會用環保署的 CFP‑PCR
- 關於產品碳足跡計算,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單位產品活動數據 × 排放係數 = 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當量)
- B. 建立 LCA 流程圖 → 界定系統邊界與活動數據蒐集優先順序 → 確認排放係數 → 收集活動數據 → 計算與分析 → 評估數據品質
- C. 單位產品活動數據是標的產品每單位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量測值
- D. 排放係數僅可使用環保署提供之係數表
- 產品碳足跡盤查原則中的「重複計算」,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 A. 若不同產品系統有共同製程,應確認此製程排放量分配規則
- B. 透過分配規則將排放量分配到各產品避免重複計算
- C. 可透過質量平衡確認是否重複計算,差異大於 10 % 則為異常
- D. 若有異常可視為偶發現象,無需理會
- 關於 ISO 14067 產品碳足跡規範,下列何者為非?
- A. 產品功能單位或宣告單位之碳足跡或部分碳足跡
- B. 必要文件為清單與報告書
- C. 依 ISO 14064‑3 指引進行查證
- D. 保證等級需符合預期使用者需求,並依 ISO 14060 系列
- 產品碳足跡盤查流程與碳標籤申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若無相符 PCR 可直接依 ISO 14067
- B. 若需碳標籤:引用 PCR → 計算 → 查證 → 申請
- C. 查證只能由國內關鍵審查進行
- D. 查證可由第三方或國內關鍵審查進行
- 產品碳足跡一級活動數據,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 A. 活動數據的選擇會影響後續數據品質評估
- B. 一級活動數據為組織直接量測所得
- C. 台電電錶用電量屬二級數據
- D. 台電電錶用電量屬一級數據
- 產品碳足跡評估數據蒐集期間,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 A. 持續供應產品應涵蓋至少一年
- B. 可依產品特性調整期間
- C. 季節性產品可只涵蓋其特定期間
- D. 若評估期為一年則須以 1/1 至 12/31
- 產品碳足跡科學方法優先順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首選自然科學監測 (例:功率表測量用電)
- B. 經濟價值比例為第二順位
- C. 第二順位亦可依國際慣例
- D. 第二順位可使用無物理關聯指標 (如行銷費)
- 以下何者不屬於產品生命週期階段?
- A. 製造
- B. 研發
- C. 運輸
- D. 使用
- B2B 型產品生命週期中包含哪個階段?
- A. 回收
- B. 原料取得
- C. 廢棄
- D. 使用
- 原料取得過程不包含以下哪項?
- A. 主要原料
- B. 耗材
- C. 材料成型
- D. 次要原料
- 產品碳足跡計算基本上將排放係數乘上何種數據?
- A. 總生產產品重量
- B. 活動數據
- C. 總生產產品數量
- D. 原物料金額
- 產品碳足跡計算中排放係數相乘的活動數據為?
- A. 領用量
- B. 生產使用量
- C. 原料採購量
- D. 回收量
- 環保署指引:一級數據佔上游排放至少多少 %?
- A. 5 %
- B. 10 %
- C. 15 %
- D. 20 %
- 原物料排放係數可由下列何種方式取得?
- A. 供應商查證數據
- B. 環境部資料庫
- C. LCA 軟體資料庫
- D. 以上皆是
- ISO 14040:2006 生命週期評估最終階段稱為?
- A. 闡釋 (interpretation)
- B. 結論 (conclusion)
- C. 透明 (transparency)
- D. 決策 (decision)
- 產品碳足跡盤查過程中,數據確證不會採用哪種方式?
- A. 總量平衡
- B. 能量平衡
- C. 相似過程比較
- D. 質量平衡
- 使用 LCA 進行碳足跡評估不會經歷哪個重要階段?
- A. 實驗
- B. 闡釋
- C. 目標與範疇界定
- D. 盤查分析
- 功能單位於哪個階段被定義?
- A. 盤查分析
- B. 目標與範疇界定
- C. 實驗
- D. 闡釋
- 時間邊界的選擇原則不包括?
- A. 必須選產品開發初期數據
- B. 多地點須考慮代表性
- C. 客製或季節性產品選最近一批
- D. 穩定生產者以整年優先
- 制定碳足跡盤查目標時,下列哪項不是預期用途?
- A. 公司對外溝通
- B. 向客戶或消費者溝通
- C. 公司內部溝通
- D. 產品定價策略
- 產品碳足跡管理之國際標準?
- A. ISO 50001
- B. ISO 14001
- C. ISO 14067
- D. ISO 9001
- 確定宣告/標示單位時通常使用?
- A. 生產單位
- B. 運輸單位
- C. 產品銷售單位
- D. 儲存單位
- 違反碳足跡標示規定之罰款為?
- A. 50 – 1000 萬元
- B. 1 – 100 萬元
- C. 5 – 50 萬元
- D. 10 – 500 萬元
- 報告階段分析通常不包括?
- A. 敏感度分析
- B. 熱點排名
- C. 市場競爭分析
- D. 數據品質指標評核
- 活動數據整理時,投入量應包括?
- A. 僅產品產量
- B. 主要原物料投入總量
- C. 原物料投入、能源使用、廢棄物產出
- D. 僅廢棄物產出量
- 無第一階供應商數據時,可使用?
- A. 模擬數據
- B. 二級數據
- C. 估算數據
- D. 三級數據
- 關於活動數據,下列何者錯誤?
- A. 所有數據需有佐證檔
- B. 數據收集一次即可,不必檢核
- C. 需提供實際使用量
- D. 需考慮時間關聯性
- 進行單位換算的主要原因?
- A. 配合使用之資料庫
- B. 增加數據可信度
- C. 滿足法規要求
- D. 便於計算
- 排放係數常見單位為?
- A. 公斤 CO₂e/平方米
- B. 公斤 CO₂e/單位活動數據
- C. 公斤 CO₂e/單位產品
- D. 公斤 CO₂e/年
- SBTi 設定目標應使用何種核算標準?
- A. PAS 2060
- B. ISO 14064
- C. CDP 框架
- D. GHG 議定書企業標準
- SBTi 對運輸排放報告要求?
- A. 使用 cradle‑to‑grave 方法
- B. 使用井到輪 (WTW) 方法
- C. 僅報告直接排放
- D. 僅報告間接排放
- 以下哪項非 SBTi 長期範疇 3 目標方法?
- A. 經濟強度減排
- B. 供應商參與
- C. 跨部門絕對減排
- D. 物理強度減排
- 近期目標之範疇 3 須至少符合哪個情境?
- A. 1 °C
- B. 2 °C
- C. 遠低於 2 °C
- D. 1.5 °C
- 以下哪個非 SBTi 範疇 2 目標方法?
- A. 基於市場的方法
- B. 可再生電力採購
- C. 碳補償
- D. 基於位置的方法
- 以下哪國不在 CBAM 管制範圍?
- A. 日本
- B. 中國
- C. 美國
- D. 挪威
- 標準溫室氣體彙總方法包含?
- A. 財務控制法
- B. 營運控制法
- C. 股權法
- D. 以上皆是
- 環境部指引:我國列管事業應採何彙總方法?
- A. 財務控制法
- B. 營運控制法
- C. 股權法
- D. 以上皆非
- 下列何者非 ISO 14064‑1:2018 強制揭露?
- A. 生物源溫室氣體排放
- B. 生物源 CO₂ 移除處理
- C. 電力之處理方式
- D. 化石與生質碳排放與移除
- 桃園廠與小港廠屬何種邊界?
- A. 組織邊界
- B. 營運邊界
- C. 報告邊界
- D. 系統邊界
- ISO 14064‑1:2018 GWP 氣體中,下列何者為非?
- A. 二氧化碳
- B. 氦氣
- C. 氧化亞氮
- D. 六氟化硫
- 組織邊界設定可能依據?
- A. 法規要求
- B. 供應鏈需求
- C. 財務控制權
- D. 公眾意見
- 建立報告邊界應包含?
- A. 直接排放與移除
- B. 能源間接排放
- C. 產品使用間接排放
- D. 以上皆是
- 查證保證等級敘述哪項錯誤?
- A. 全部須達有限保證
- B. 有限保證深度較淺
- C. 合理保證範圍較大
- D. 合理保證結論:「在所有重大方面皆符合」
- RE100 倡議主要目的?
- A. 100 % 減碳
- B. 100 % 節能設備
- C. 100 % 循環經濟
- D. 100 % 使用再生能源
- GRI 三大揭露範疇,何者非其一?
- A. 經濟
- B. 申報
- C. 社會
- D. 環境
- Product Process Map 主要功能?
- A. 追蹤流程與範圍,確保碳足跡可追溯
- B. 評估市場競爭力
- C. 最小化原料使用
- D. 規劃庫存與配送
- 半導體製程主要排放氣體?
- A. CO₂
- B. N₂O
- C. PFCs
- D. CH₄
- 淨零排放正確定義?
- A. 只計算 CO₂ 排放量
- B. 完全消除所有排放
- C. 只購買碳權即可
- D. 減量+移除,使排放與移除平衡
- 下列何者非台灣推動之再生能源計畫?
- A. 核能延役計畫
- B. 屋頂型太陽光電推動計畫
- C. 地熱發電示範計畫
- D. 離岸風電第三期區塊開發計畫
- 下列何者不是 COP28 提出的全球能源轉型策略?
- A. 再生能源快速布建計畫
- B. 石油與天然氣脫碳憲章
- C. 煤轉型加速器與脫碳聯盟
- D. 公共電力淨零聯盟
- 下列何者不屬於 ISO 14068‑1 的範疇?
- A. 組織排放量
- B. 產品排放量
- C. 建築物排放量
- D. 部門別排放量
- 根據 ISO 14068‑1,組織進行碳中和宣告時必須包含哪些關鍵資訊?
- A. 碳排放報告、能源使用數據、政府許可
- B. 財務報表、環境政策、員工數量
- C. 碳足跡量化方法、減量措施、碳權來源
- D. 客戶反饋、產品質量、供應鏈資訊
- 在產品碳足跡計算中,以下哪項通常被視為直接排放?
- A. 員工通勤排放
- B. 購電間接排放
- C. 原材料生產排放
- D. 工廠使用化石燃料排放
- ISO 14064‑1:2018 中,以下哪項不屬於 Category 1(直接排放與移除)?
- A. 固定式燃燒源直接排放
- B. 土地使用變更排放與移除
- C. 輸入電力間接排放
- D. 產業製程直接排放與移除
- 關於滅火器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下列何者正確?
- A. 滅火器不屬於排放源
- B. 所有類型滅火器都需計算排放
- C. 只有使用過的滅火器才需計算排放
- D. CO₂ 滅火器需計算排放
- 排放源鑑別過程中,如排除部分間接排放源,組織應如何處理?
- A. 另行說明排除原因
- B. 等比例分配到其他排放源
- C. 直接刪除相關資訊
- D. 委託第三方再評估
- 在 GHG Protocol 中,範疇 2 排放對應環境部規範的哪類?
- A. 其他間接排放
- B. 直接排放
- C. 能源間接排放
- D. 生物源排放
- 環境部申報溫室氣體時,組織邊界應以何者為準?
- A. 公司登記地址
- B. 管制編號
- C. 員工人數
- D. 股權結構
- 根據 ISO 14067,二級數據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主管機關確證之代表性數據
- B. 文獻或資料庫數據
- C. 未經驗證的個人估算
- D. 國家盤查清冊預設排放係數
- 下列何種排放係數的不確定性最高?
- A. 自廠質量平衡係數
- B. 區域排放係數
- C. 同製程設備經驗係數
- D. 國際排放係數
- 進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時,以下何種滅火器不需列入?
- A. CO₂
- B. ABC
- C. BC
- D. FM200
- 活動數據檢核中,關於燃料與電力說法何者正確?
- A. 電費單用電量即為當月實際用電量
- B. 計算燃料運輸時須轉為重量單位
- C. 不需提供燃料運輸資訊
- D. 只需提供電力使用量
- 在數據收集過程中,進行數據確證的主要目的為何?
- A. 剔除不利數據
- B. 減少數據量
- C. 確認符合數據品質要求
- D. 增加數據複雜性
- 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時,IPCC 全球暖化潛勢值應採用哪個時間界線?
- A. 50 年
- B. 20 年
- C. 200 年
- D. 100 年
- 碳中和的三個主要步驟是什麼?
- A. 文件化 → 抵換 → 報告
- B. 盤查 → 減量 → 抵換
- C. 盤查 → 報告 → 驗證
- D. 減量 → 抵換 → 文件化與確證
- 以下哪項不是 CBAM 納管的鋁中下游產品?
- A. 鋁製管配件
- B. 鋁板
- C. 鋁製容器
- D. 鋁製家具
- 哪個政府單位設立了 CBAM 網站專區?
- A.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B. 環境部
- C. 財政部
- D. 外交部
- 本指引對於使用碳權進行抵換的要求是什麼?
- A. 鼓勵優先使用碳權而非自身減量
- B. 抵換比例不得超過總排放量 50 %
- C. 應先評估並採取所有可行減量措施
- D. 只能使用國內碳權
- CBAM 正式實施後,申報人必須保證 CBAM 帳戶餘額不小於多少?
- A. 實際值計算碳含量的 70 %
- B. 實際值計算碳含量的 90 %
- C. 預設值計算碳含量的 80 %
- D. 預設值計算碳含量的 60 %
- CDP 如何幫助企業領先於監管要求?
- A. 提供法律諮詢
- B. 減少政府監管
- C. 促進環境創新
- D. 提前滿足多地區報告規則
- 透過 CDP 揭露環境數據可帶來哪些商業利益?
- A. 減少員工數量
- B. 增加產品銷量
- C. 增加原材料消耗
- D. 提高公司聲譽
- CBAM 正式實施後,第一次申報日期是?
- A. 2026 年 1 月 31 日
- B. 2027 年 5 月 31 日
- C. 2026 年 5 月 31 日
- D. 2026 年 12 月 31 日
- 以下哪項是 CBAM 納管的間接排放來源?
- A. 外購蒸汽
- B. 外購電力
- C. 外購熱能
- D. 外購原料
- CBAM 過渡期第一次填報修正截止日期?
- A. 2024 年 6 月 30 日
- B. 2024 年 3 月 31 日
- C. 2024 年 4 月 30 日
- D. 2024 年 7 月 31 日
- 下列何項不是臺灣出口業者需提供給歐盟進口商的資料?
- A. 生產廠商與工廠資訊
- B. 歐盟進口商公司註冊資料
- C. 生產技術與製程資訊
- D. 已支付的碳定價資訊
- 2024 年 7 月 31 日之後,預設值最多可涵蓋申報總排放量多少比例?
- A. 20 %
- B. 30 %
- C. 50 %
- D. 25 %
- 我國若課徵碳稅通常由哪個部門徵收?
- A. 財政部
- B. 環境部
- C. 行政院
- D. 金管會
- 關於間接電力排放,下列何者正確?
- A. 僅鋁產品需提供該數據
- B. 過渡期即須申報,雖不納入憑證
- C. 僅 2026 年後才需申報
- D. 所有產品皆免提供
- 碳信用額度需在哪裡註冊以確保其獨一無二?
- A. 國際貿易組織
- B. 專門的登錄處
- C. 國家環保機構
- D. 私人交易平台
- 總量管制排放交易中,多餘配額可如何利用?
- A. 作市場行銷
- B. 排放權買賣交易
- C. 投資回報分析
- D. 編入減排行動計畫
- 過渡期未依規定填報 CBAM,處罰對象為?
- A. 臺灣出口業者
- B. 臺灣政府
- C. 歐盟政府
- D. 歐盟進口商
- 企業碳中和管理計畫應包含哪些要求?
- A. 完整策略與實施細節
- B. 僅列出減排措施
- C. 只說明碳權購買計畫
- D. 僅做成本效益分析
- GRI 與 SASB 標準差異,何者為非?
- A. GRI 主要與利害關係者議合
- B. 二者須分開章節呈現
- C. SASB 著重投資人溝通
- D. GRI 包含通用、行業、主題準則
- 若企業碳中和宣告涉不實廣告,應如何處理?
- A. 向公平交易委員會申訴
- B. 待年度報告後再處理
- C. 直接向環境部舉報
- D. 由國際組織仲裁
- 溫室氣體減量或移除計畫品質要求,何者為非?
- A. 需評估社會/環境衝擊
- B. 採認可方法學並保守估算
- C. 必須確保高投資效益才執行
- D. 法規強制義務下無碳權產出
- SBTi 推動企業淨零策略中,不包括哪項?
- A. 近期目標優先深度減排
- B. 僅依賴碳抵消
- C. 中和殘餘排放
- D. 設定長期目標
- 關於碳中和宣告查驗,下列何者最準確?
- A. 僅大型企業需查驗
- B. 應由外部第三方查驗
- C. 必須由環境部查驗
- D. 企業內部自我查驗即可
- SBTi 短期目標年限範圍為?
- A. 5–7 年
- B. 3–5 年
- C. 2–3 年
- D. 5–10 年
- CBAM 過渡期間為哪一年至哪一年?
- A. 2023 – 2025
- B. 2021 – 2024
- C. 2026 – 2030
- D. 2020 – 2023
- CDP 評分系統主要目的為?
- A. 降低環境訴訟風險
- B. 測量企業與城市環境行動進展
- C. 增加企業市場份額
- D. 提升公司股票價值
- 台灣推動綠色金融與碳定價機制之目的?
- A. 限制民間資金運用
- B. 減少國際合作
- C. 增加政府收入
- D. 加速溫室氣體減量
-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指?
- A. 人為 CO₂ 排放與移除達平衡
- B. 僅監控碳排放量
- C. 增加 CO₂ 吸收
- D. 完全停止排放 CO₂
- 導入 PAS 2060 / ISO 14068‑1 碳中和無法達到下列何效益?
- A. 提升聲譽與風險管控
- B. 改善效率與成本管控
- C. 量化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D. 符合 CBAM 抵減碳關稅
- 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應如何對待氣候變遷及其不利影響?
- A. 等待進一步的科學證據
- B. 積極應對
- C. 交由發展中國家處理
- D. 僅通過財務援助參與
- 發展中國家在公約中的特殊考慮是什麼?
- A. 不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B. 獲得額外資金
- C. 面臨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應充分考慮
- D. 享有豁免權
- 締約方應採取哪種類型的措施來對付氣候變遷?
- A. 僅政策上的改變
- B. 僅投資高科技解決方案
- C. 預防措施,包括緩解其不利影響
- D. 僅通過國際會議進行討論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關於減緩或適應氣候變遷的項目應如何進行?
- A. 必須由政府單獨進行
- B. 應融入相關社會、經濟和環境政策及行動中
- C. 僅在國際壓力下進行
- D. 必須完全獨立於其他政策
- 台灣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願景是什麼?
- A. 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 B. 減少自然資源的使用
- C. 為建構能適應氣候風險之低碳家園
- D. 完全依賴再生能源
- 台灣設定的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是什麼?
- A. 112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 B. 12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 C. 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 D. 1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 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基本原則中,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遵循「巴黎協定」
- B. 實施碳交易制度
- C. 新增核能發電
- D. 增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
- 哪一項不是推動抵換類型計畫的好處?
- A. 增加全球二氧化碳的總量
- B. 刺激低碳技術的發展
- C. 為減碳提供經濟誘因
- D. 幫助國家達到他們的排放目標
- 哪一項不是環境部認可減量政策工具?
- A. 碳費
- B. 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 C. 用國際自願碳權抵免碳費
- D. 環評增量抵換
- 哪一項不是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管制的產品對象?
- A. 氫
- B. 肥料
- C. 鋼鐵
- D. 塑膠
- 我國永續報告書編製申報及公司治理3.0所使用的應參考標準,何者為非?
- A. 全球申報準則(GRI)
- B. 碳揭露專案(CDP)
- C. 氣候風險財務揭露(TCFD)
- D. 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
- 下列有關能源轉型的論述何者為非?
- A. 有韌性的能源系統應注重環境永續性、可負擔性與能源安全
- B. 核能是一種再生能源
- C. 參加氣候俱樂部不等於免除CBAM義務
- D. 推動循環經濟可以提高總物質效率化使用
-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十大全球風險報告中,大多數的議題是什麼類型?
- A. 經濟
- B. 環境
- C. 社會
- D. 科技
- NASA 的報告,在 2021 年已經迎來地表最熱的紀錄,在科學家預測最快在西元幾年,將面臨北極第一次夏季無冰?
- A. 2025
- B. 2030
- C. 2050
- D. 2100
- 以上何種氣體在半導體製程中特別常用,而在一般製造業中很少用到?
- A. 甲烷 (CH₄)
- B. 一氧化二氮 (N₂O)
- C. 六氟化硫 (SF₆)
- D. 全氟碳化物 (PFCs)
- 某電子公司購買電力年度總量為12,000,000 kWh,電力排放係數為0.509 kgCO2e/kWh。請計算其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範疇二)。
- A. 6,108 tCO2e
- B. 5,508 tCO2e
- C. 4,908 tCO2e
- D. 5,208 tCO2e
- 某化工廠製程產生的逸散排放,年SF₆洩漏量為50公斤,SF₆全球暖化潛勢為22,800 GWP。請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34 tCO2e
- B. 1.54 tCO2e
- C. 0.95 tCO2e
- D. 1.14 tCO2e
- 一家運輸公司擁有50輛貨車,平均每輛年行駛里程為80,000公里,平均油耗為每公里0.25公升柴油。排放係數為2.65 kgCO2e/公升。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2,755 tCO2e
- B. 2,650 tCO2e
- C. 3,325 tCO2e
- D. 3,985 tCO2e
- 一家煉油廠年度煉油過程CO₂排放量為70,000噸。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75,000 tCO2e
- B. 70,000 tCO2e
- C. 65,000 tCO2e
- D. 80,000 tCO2e
- 某農業公司使用氮肥年施用量為100噸,氮肥排放係數為5.2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520 tCO2e
- B. 480 tCO2e
- C. 560 tCO2e
- D. 500 tCO2e
- 一家造紙廠年度木質廢棄物生質燃燒排放量為100,000公斤,排放係數為0.1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0 tCO2e
- B. 20 tCO2e
- C. 25 tCO2e
- D. 15 tCO2e
- 一家化工廠年度工業廢水厭氧處理甲烷排放量為120噸,甲烷全球暖化潛勢為25。請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2,700 tCO2e
- B. 2,800 tCO2e
- C. 3,200 tCO2e
- D. 3,000 tCO2e
- 某石化廠年度乙烯生產過程逸散排放量為40噸,排放係數為3.5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60 tCO2e
- B. 140 tCO2e
- C. 150 tCO2e
- D. 120 tCO2e
- 一家化工廠年度工業廢水厭氧處理甲烷排放量為90噸,甲烷全球暖化潛勢為25。請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2,400 tCO2e
- B. 2,550 tCO2e
- C. 2,700 tCO2e
- D. 2,250 tCO2e
- 一家化工廠年度丙烯生產過程CO₂排放量為60,000噸。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50,000 tCO2e
- B. 60,000 tCO2e
- C. 55,000 tCO2e
- D. 65,000 tCO2e
- 某農業公司年度水稻種植甲烷排放量為200噸,甲烷排放係數為5.0 kgCH₄/噸稻草,甲烷全球暖化潛勢為25。請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30 tCO2e
- B. 25 tCO2e
- C. 22.5 tCO2e
- D. 27.5 tCO2e
- 某科技公司購買綠色電力年度總量為8,000,000 kWh,綠色電力排放係數為0.2 kgCO2e/kWh。請計算其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700 tCO2e
- B. 1,400 tCO2e
- C. 1,600 tCO2e
- D. 1,500 tCO2e
- 某石化廠年度乙烯生產過程逸散排放量為45噸,排放係數為3.6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40 tCO2e
- B. 200 tCO2e
- C. 180 tCO2e
- D. 162 tCO2e
- 某石化廠年度碳氫化合物生產過程逸散排放量為50噸,排放係數為3.2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80 tCO2e
- B. 160 tCO2e
- C. 200 tCO2e
- D. 140 tCO2e
- 一家航空公司年度航空燃油消耗量為250,000公升,航空燃油排放係數為2.75 kgCO2e/公升。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625.5 tCO2e
- B. 595.5 tCO2e
- C. 725.5 tCO2e
- D. 687.5 tCO2e
- 某半導體廠年度SF₆洩漏量為60公斤,SF₆全球暖化潛勢為22,800。請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1.4 tCO2e
- B. 1.3 tCO2e
- C. 1.2 tCO2e
- D. 1.368 tCO2e
- 某工廠柴油年消耗量為120,000公升,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範疇一)。已知柴油排放係數為2.65 kgCO2e/公升。
- A. 300 tCO2e
- B. 276 tCO2e
- C. 252 tCO2e
- D. 318 tCO2e
- 某半導體廠年度PFC‑14洩漏量為75公斤,PFC‑14全球暖化潛勢為7,390。請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540 tCO2e
- B. 510 tCO2e
- C. 554.25 tCO2e
- D. 570 tCO2e
- 一家造紙廠年度廢棄木材生質燃燒排放量為180,000公斤,排放係數為0.18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30.4 tCO2e
- B. 36.4 tCO2e
- C. 34.4 tCO2e
- D. 32.4 tCO2e
- 一家造紙廠年使用生質燃料200,000公斤,生質燃料排放係數為0.15 kgCO2e/kg。請計算其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A. 25 tCO2e
- B. 40 tCO2e
- C. 30 tCO2e
- D. 35 tCO2e
- 排放係數的定義是指:
- A. 每單位原料使用量的排放量
- B. 每單位產品的碳含量
- C. 每單位面積的排放量
- D. 每單位能源的熱值
- 關於排放量差異之認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無須考慮計算方法差異
- B. 以歷年平均值為比較基準
- C. 允許誤差範圍為10%
- D. 應採用相同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 盤查相關資料應至少保存多久?
- A. 四年
- B. 五年
- C. 六年
- D. 三年
- 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的採用順序為:
- A. 以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為主
- B. 以產業平均值為主
- C. 以自廠係數為主
- D. 以國際文獻為主
- 上傳查驗結果時,若與原登錄資料不一致,應:
- A. 併同上傳修正後資料
- B. 保留原始資料
- C. 等待主管機關通知
- D. 提出異議申請
- 關於查驗結果之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查驗結果無需使用特定格式
- B. 上傳期限為每年9月30日前
- C. 查驗結果可採書面方式提交
- D. 如與原登錄資料不一致應一併上傳修正後資料
- 事業停業後應於多久內辦理盤查登錄作業?
- A. 45日內
- B. 60日內
- C. 30日內
- D. 90日內
- 有關登錄期限展延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展延原因不限於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
- B. 展延申請無須檢附相關證明文件
- C. 補正次數不限,每次補正期限30日
- D. 最長展延期限為60日,且須於原期限前提出申請
- 關於資料登錄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可選擇登錄方式
- B. 得以電子郵件方式
- C. 可採用書面方式
- D.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 下列何者非屬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允許使用之方法?
- A. 歷史趨勢推估法
- B. 排放係數法
- C. 質量平衡法
- D. 直接監測法
- 下列何者非屬應納入盤查範圍之溫室氣體種類?
- A. 一氧化碳
- B. 三氟化氮
- C. 六氟化硫
- D. 氫氟碳化物
- 關於直接監測計畫書內容,下列何者非必要項目?
- A. 歷年監測結果比較
- B. 數據處理方式
- C. 品質保證作業
- D. 監測設施規格
- 採用排放係數法計算燃料燃燒排放量時,應使用何種熱值?
- A. 低位熱值
- B. 高位熱值
- C. 平均熱值
- D. 標準熱值
- 質量平衡法計算時應考慮:
- A. 設備運轉時數
- B. 製程轉化效率
- C. 操作人員資格
- D. 環境溫度
- 申請展延補正次數以幾次為限?
- A. 二次
- B. 不限次數
- C. 三次
- D. 一次
- 查驗作業若需更換查驗員有困難時:
- A. 可自行決定繼續執行
- B. 可暫停查驗作業
- C. 必須強制更換
- D. 需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同意
- 關於查核作業,下列何者正確?
- A. 僅能查核排放量計算結果
- B. 主管機關不得要求提供產銷資料
- C. 查核範圍僅限於當年度資料
- D. 可要求提供原物料成分及熱值資料
- 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的目標設定不包括以下哪個範疇?
- A. 範疇三
- B. 範疇四
- C. 範疇一
- D. 範疇二
- 碳揭露計畫(CDP)的問卷不包括以下哪個領域?
- A. 森林
- B. 氣候變遷
- C. 水
- D. 空氣污染
- 在 CBAM 中, 如何區分簡單產品和複雜產品?
- A. 根據投入原料是否具有碳含量
- B. 根據產品價值
- C. 根據產品的最終用途
- D. 根據生產工藝的複雜程度
- 對於高碳洩漏風險的事業,K 值為:
- A. 0
- B. 2萬5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C. 1
- D. 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臺灣2030年NDC目標中,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為多少GW?
- A. 55.46–56.12 GW
- B. 35.46–36.12 GW
- C. 45.46–46.12 GW
- D. 25.46–26.12 GW
- 下列哪項不屬於中央主管機關審查通過自主減量計畫後應核定的事項?
- A. 自主減量計畫邊界
- B. 事業的年度營業額
- C. 目標年指定目標及年度指定目標
- D. 適用之優惠費率級別
- 關於碳稅與排放交易制度,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 A. 排放交易制度是強制性市場,設定排放上限
- B. 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減量額度抵消超量排放
- C. 任何排放交易市場涵蓋的部門都相同
- D. 企業碳成本可包含遵法成本與內部碳定價
- 產品類別規則(PCR)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 A. 降低採購成本
- B. 統一產品環境衝擊評估方法
- C. 提升產品銷售業績
- D. 增加市場競爭力
-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 ISO 14064‑1 所定義的其他間接排放?
- A. 外包運輸服務排放
- B. 公司自有車輛燃料排放
- C. 廢棄物委外處理排放
- D. 員工上下班通勤排放
- 申請碳標籤前,必須先檢查產品是否已有哪種文件?
- A. 產品類別規則 (PCR)
- B. 環境政策聲明
- C. 碳排放盤查表
- D. 產品規格書
- 台灣在氣候政策的配套中,下列哪項不包含?
- A. 推動綠色金融
- B. 檢討或制訂再生能源相關法規
- C. 發展氣候變遷科學與調適研究
- D. 完全禁止再生能源發展
- 氣候變遷調適(Adaptation)指的是什麼?
- A.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 B. 增加植被覆蓋面積
- C. 使人類與自然系統適應氣候變遷風險
- D. 減緩工業化進程
- 碳洩漏(Carbon Leakage)是指什麼?
- A. 碳限制下產業轉移到減碳要求較寬鬆地區
- B.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
- C. 大氣中溫室氣體的自然循環
- D. 監測與計量漏失的排放
- 碳捕捉與封存(CCUS)包含哪些過程?
- A. 將CO₂從空氣中移除並封存
- B. 分離排放源中的CO₂
- C. 將CO₂封存或用於其他用途
- D. 加強自然碳吸收作用
- 有關《京都議定書》敘述,下列何者為是?
- A. 2024 年仍可申請新 CDM 專案
- B. 開發中國家亦須負減量義務
- C. 導入 JI / CDM / IET 三種市場機制
- D. 自 1997 年起執行,僅一個承諾期
- GRI 1‑3(2021)正確組成為?
- A. 環境/社會/治理
- B. 環境/社會/經濟
- C. 基礎/一般揭露/重大性議題
- D. 基礎/進階/特殊
- SASB 環境面向「生態衝擊」議題,下列何者不正確?
- A. 涵蓋氣候變遷對生態系影響
- B. 管理企業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 C. 涉及所有開發階段生物多樣性喪失
- D. 僅限營運階段,不含場址選擇
- 臺灣 2050 淨零排放策略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 A. 增加工業產出
- B. 達到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 C. 加倍能源消耗
- D. 減少經濟成長
- 在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中,哪個部門被認為是轉型的關鍵領域?
- A. 旅遊
- B. 農業
- C. 能源和工業
- D. 教育
- 在臺灣的淨零排放策略中,再生能源扮演什麼角色?
- A. 次要重要性
- B. 無角色
- C. 主要重要性
- D. 將被淘汰
- 至 2025 年,關於再生能源安裝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 A. 5 GW 的核能
- B. 20 GW 的太陽能
- C. 10 GW 的煤炭能力
- D. 15 GW 的天然氣
- 臺灣計劃如何解決交通部門的排放問題?
- A. 增加私人車輛的使用
- B. 逐步淘汰電動車
- C. 擴大綠色公共交通
- D. 減少公共交通網絡
- 工業部門轉型向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是什麼?
- A. 降低能效
- B. 增加對煤炭的依賴
- C. 創新與綠色技術採納
- D. 減少出口
- 臺灣的長期淨零過渡中,哪項技術被提及為關鍵?
- A. 區塊鏈
- B. 碳捕獲與封存 (CCUS)
- C. 傳統的煤電廠
- D. 柴油引擎
- 至 2030 年,臺灣 NDC 的減排目標比 2005 年減少多少百分比?
- A. 減少 10 %
- B. 減少 24 %
- C. 增加 1 %
- D. 減少 24 % ± 1 %
- 在臺灣的淨零排放策略中,綠色金融扮演什麼角色?
- A. 減少對綠色項目的投資
- B. 為轉型到可持續經濟提供資金
- C. 支持石化工業
- D. 無明確角色
- 在非電力能源去碳化方面,臺灣計劃採取哪些措施來取代化石燃料?
- A. 僅加速電氣化進程
- B. 僅投入生質能開發
- C. 投入氫能與生質能開發,並搭配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
- D. 僅使用氫能
- 碳定價(Carbon pricing)通常被視為以下哪一項?
- A. 溫室氣體排放的獎勵計劃
- B. 減緩政策努力過程的經濟手段
- C. 增加碳排放的懲罰措施
- D. 一種氣候變遷適應措施
- 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系統(Cap and trade)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 A. 為溫室氣體排放設定一個不變的上限
- B. 為溫室氣體排放設定一個上限並允許排放權的交易
- C. 僅限於管制碳排放的產業
- D. 鼓勵企業自由排放溫室氣體
- 關於已開發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援助,下列何者不正確?
- A. 支持發展中國家採用低碳技術
- B. 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衝擊
- C. 要求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援助給已開發國家
- D. 協助發展中國家強化氣候調適能力
- 碳稅費與排放交易之間的觀念,何者為非?
- A. 排放交易為強制性市場,應設定排放上限
- B. 排放交易制度得在主管機關的授權下使用認可的減量額度進行超額排放量扣抵
- C. 只要是排放交易市場,涵蓋的部門別都一致
- D. 企業的總體碳成本可以包含法遵管制成本、內部碳定價成本與間接碳成本
- 依據ISO 14064‑1:2018標準,下列何者「屬於」其他間接排放(類別4)的範疇?
- A. 商務差旅的排放
- B. 租賃資產的排放
- C. 員工通勤的排放
- D. 購入的電力使用
- CFP研究報告中,關於價值選擇,應該:
- A. 隱藏所有價值選擇
- B. 只報告有利的價值選擇
- C. 揭露價值選擇及其理由
- D. 忽略價值選擇的影響
- 內部查證時,針對數據資訊面向的查證重點包括以下哪項?
- A. 員工績效評估
- B. 客戶開發策略
- C. 產品研發計劃
- D. 計算公式錯誤
- CFP量化數值具備代表性的時間期間應如何確定?
- A. 永遠使用最新的一年數據
- B. 由監管機構統一規定
- C. 應予指定並說明理由
- D. 必須涵蓋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
- 使用“混合法”計算採購貨物產生的排放時,不包括以下哪項?
- A. 供應商上游活動數據
- B. 供應商範疇1+2排放數據
- C. 供應商的利潤率
- D. 次級數據(如行業平均排放係數)
- PAS 2060 要求組織制定什麼來支持其碳中和聲明?
- A. 減排行動計劃
- B. 員工培訓計劃
- C. 市場營銷策略
- D. 投資回報分析
- CDP 每年如何評估公司和城市?
- A. 通過公開投標
- B. 通過獨立評分方法
- C. 通過投資者投票
- D. 通過客戶反饋
- SBTi 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符合哪個國際協議的目標?
- A. 蒙特利爾議定書
- B. 巴黎協定
- C. 京都議定書
- D. 瑞士議定書
- 歐盟於何時公告CBAM預設值數字?
- A. 2023年10月1日
- B. 2024年1月1日
- C. 2023年11月30日
- D. 2023年12月22日
- 在CBAM系統中查詢產品是否受到納管時,需要輸入稅則號碼的哪幾碼?
- A. 全部號碼
- B. 前2~6碼
- C. 前4~8碼
- D. 僅前2碼
- 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申報後,最初由哪個單位負責審查?
- A. 歐盟成員國政府
- B.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委員會
- C. 歐盟執委會
- D. 主管機關
- 在CBAM過渡期間,歐盟進口商應在每季結束後多久內提交CBAM報告?
- A. 一個月內
- B. 兩週內
- C. 兩個月內
- D. 三個月內
- 碳中和聲明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應該由誰進行驗證?
- A. 非政府組織
- B. 政府機構
- C. 獨立第三方
- D. 組織內部審計
- 在CBAM系統中,如何確認自己的產品是否受到納管?
- A. 詢問歐盟海關
- B. 在綠色貿易資訊網上輸入稅則號碼查詢
- C. 檢查產品的國際標準分類
- D. 查看產品的原產地證明
- 企業進行產品碳中和時,應優先完成哪項工作?
- A. 購買碳權
- B. 申請環境部審核
- C. 制定長期減排目標
- D. 完成組織盤查
- CBAM過渡期第二次(填報2024年1–3月)填報的最後修正日期是何時?
- A. 2024年7月31日
- B. 2024年6月30日
- C. 2024年5月31日
- D. 2024年7月30日
- 哪些產品的間接電力排放不納入CBAM憑證課徵範圍,但仍需提供數據?
- A. 塑膠和玻璃
- B. 紙張和木材
- C. 鋼鐵、鋁及其中下游產品
- D. 水泥和化肥
- 企業完成碳中和作為後,環境部會如何回應?
- A. 提供稅收優惠
- B. 不會核發證明或標籤
- C. 授予碳權交易資格
- D. 頒發官方認證標章
- CDP 在擴展其環境影響評估領域時,新增加了哪些領域的關注?
- A. 僅限於水資源管理
- B. 生物多樣性、塑膠和海洋
- C. 交通擁堵和城市規劃
- D. 僅限於氣候變化的影響
- CBAM正式實施後,申報人需要提供哪種第三方查證報告?
- A. ISO 14064查證報告
- B. CDP查證報告
- C. PAS 2060查證報告
- D. CBAM認可之第三方查驗單位的查證報告
- CBAM正式實施後,若申報人被發現憑證不足,需要在多長時間內補足?
- A. 三週內
- B. 兩週內
- C. 兩個月內
- D. 一個月內
- PAS 2060 對碳抵消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有何要求?
- A. 輕微正面影響
- B. 僅環境影響
- C. 無具體要求
- D. 顯著正面影響
- CDP 原本的名稱是什麼?
- A. 氣候變化計畫
- B. 碳揭露計畫
- C. 環境保護計畫
- D. 碳排放計畫
- RE100 是什麼?
- A. 一項標準,要求公司減少碳排放量 100%
- B. 一項全球倡議,要求公司承諾 100% 使用再生能源
- C. 一項計畫,要求企業將 100% 排放量抵消
- D. 一項法規,要求企業減少能源消耗至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