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simonmysun
Last active August 29, 2015 14:27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simonmysun/9ef89260649dbc3af6dc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simonmysun/9ef89260649dbc3af6dc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收集自网络

TOC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840-1919)进行反侵略战争

  • 原因
    1. 社会制度的腐败
    2. 经济技术的落后
  • 教训
    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 林泽徐组织编译《四洲志》
      • 魏源 1843 年 1 月编写《海国图志》
    2.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 1897 年,严复《救亡决论》,翻译了《天演论》
      • 孙中山 1894 年 11 月创立兴中会

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 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1853 年 3 月,占领南京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3. 1856 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殊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16 岁以上分得一份土地,16 岁以下得一半,
  •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他并没有超过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描述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并未付诸实行。
  •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也未实施。(1859 年)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 内容
    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 创办民用工业
    3. 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陆军)
    4.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意义
    1. 加速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
    2. 促进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为近代中国培养的大批技术人才
    4. 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1. 提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思想
    2. 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
    3. 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
    4. 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 失败原因
    1. 具有封建性
    2.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维新运动

  • 意义
    1.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1.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局限性体现在
      1.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 惧怕人民群众
    2.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3. 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狭窄

三民主义

  • 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 年 11 月孙中山)

辛亥革命

  • 失败原因
    1.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 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
    2.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4.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 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 真正的群众运动
  3.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共成立后的新局面

  1.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3. 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三民主义(1924 年 1 月)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 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 教训:要想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八七会议

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

  1. 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
  2. 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伟大的功绩。他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最主要的任务,但在反对右倾时却没及时注意到防止”左“的错误的滋长。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1927 年 7 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 原因
    1. 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

  • 内容
    1.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 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 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 意义
    1.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3. 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4. 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 参加战役以及表现:
    • 淞沪抗战:1937 年 8 月 13 日至 11 月 12 日
    • 忻口会战:1937 年 9 月 13 日至 11 月 8 日
    • 徐州会战:1938 年 1 月至 6 月间
    • 武汉会战:1938 年 6 月至 10 月
  • 失败原因
    • 客观:敌我力量差距明显,日军占很大优势
    • 主观: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政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的防御的方针,二手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丧失大片土地。

论持久战内容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持久战的原因

  1. 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2. 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

科学预测的过程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第二战线

  • 原因
    1. 国民党推行内战、卖国的反动政策,导致国统区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2. 国民党日益腐败,国统区经济危机日趋严重,人民生活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他们要求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呼声愈来愈高
    3. 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主观原因)
    4. 国民党对解放区军事进攻的失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
  • 内容:国统区的民主内容(一二三 O 运动)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2.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4.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半个世纪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使得日本陆军主力陷于其中,严重消耗日本国力,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战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使得英美有两年整军备战时间,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打击东南亚日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各个时期实行土改的内容以及原因 (重)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原因:
      1.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2.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 政策:1930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抗日战争时期

    • 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 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原因
      1.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
      2.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 政策
      1. 1946 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2. 1947 年 9 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根据王绪杰所提供的重点整理。仅供参考!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