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snowcrumble
Last active September 26, 2020 08:12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snowcrumble/3888c01d4961afb5570e99aaad82ff87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snowcrumble/3888c01d4961afb5570e99aaad82ff87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理解 Golang 的 GC.md

理解 Golang 的 GC

GC

GC 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 引用计数
  • 标记清除
  • 复制

具体的定义不是本文要说的,网上很多介绍,也可以看松本行弘的《代码的未来》这本书。

GC 还有很多优化技巧,最重要的两个是压缩(compact)和分代(generational)

一句话概括 Go 实现的 GC 是采用不压缩、不分代的并发标记清除的实现方式。

SLO

99%的 SLI 和 99%的 SLO 完全不同

如果把一次请求视为一项 SLI,用户会话视为 SLO。具体定义可见《SRE:Google 运维解密》。如果一次会话需要 100 次请求来完成,每次请求有 99%的概率正常响应,那一次会话正常响应的概率只有不到 37%。如果想要达到会话级别的 99%的话,那单次请求就需要达到 99.99%。

2014 年,Go 必须要解决 GC 延迟这个命运攸关的问题,所以定下一个 SLO:GC 停顿小于 10ms,最终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它。

Go GC 的成果

年份 Go 版本迭代 GC 停顿 改进
201508 1.4->1.5 400ms -> 40ms 采用并发标记清除实现
201605 1.5->1.6 40ms -> 5ms 消除 STW 中 O(heap) 的处理
201605 1.6->1.6.3 <5ms fix bugs,达成小于 10ms 的 SLO
201608 1.6.3->1.7 <2ms 消除 STW 中 O(heap) 的处理
201705 1.7->1.8 <1ms per goroutine <100us 避免 STW 中的栈扫描
201708 1.8->1.9 提升微小 细节优化

在 1.9 以后,Go 的 GC 停顿已经控制在微秒级别,已知的可提升空间大概只有 100-200us,Go 需要探索提升更大优化方案,后面再说这部分,我们先总结下 Go 解决 GC 痛点的关键:并发标记清除论文。

Dijkstra

想了解 GC 的实现如果直接看代码的话是很难的,因为 GC 有太多太多的优化细节散布在代码中,很难把主要逻辑抽离出来,并且代码和注释中会存在很多 paper、design、proposal 中定义的术语,所以要了解 GC GC 的逻辑需需要找到它最原始的面貌。所以我先从 paper 开始着手。

虽然 Dijkstra 最出名的作品的是他寻径算法,但是他对并发领域贡献是非常大的,他发过的 paper 比如 Dijkstra 互斥算法 被称为分布式互斥的鼻祖算法,我之前用 C++ 实现了一版简单验证一下dijkstra-mutex,在团队内做过一次分享。

话说回来,Go 在 1.5 版本引入的并发标记清除垃圾回收就是基于 Dijkstra 在 1978 年发布的 paper On-the-fly Garbage Collection 实现的。

核心

我总结下论文的核心概念:堆模型和五种操作、三种颜色、两个阶段、并发和摊销。

论文介绍

下面介绍下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不感兴趣可以直接略过看下一节。

术语

  • mutator:用户代码所在的线程
  • collector:GC 线程
  • freelist:可回收的对象表
  • STW:Stop The World,GC 停顿

五种操作

堆模型的定义,用有向图来表示多个数据结构,固定数量的节点,每个图有固定数量的根,每个节点只有两条边,从一个根出发有向可达的节点的集合为一个“数据结构”,孤立的节点为“垃圾”。

Alt Text

基于这个模型,mutator 只有 5 种操作:

  1. 将一个可达节点的一条边指向另一个可达节点
  2. 将一个可达节点的一条边指向一个不可达节点
  3. 给一个无边节点添加一条边指向可达节点
  4. 给一个无边节点添加一条边指向一个无边的不可达节点
  5. 删除一个可达节点的一条边

其中操作 1、2、5 会创建“垃圾”,操作 2、4 会回收“垃圾”,而 GC 的任务就是找到“垃圾”并清理。Lisp 的 GC 实现是采用原始的同步标记清除方法,它在 STW 期间从根开始遍历,找到“垃圾”并将它们添加到 freelist ,在 freelist 快满的时候清理。这个方法的问题是 STW 时间长,无法预测图中节点的交叉程度。

所以论文中并发标记清除的三个目标是:

  1. 尽量的减少线程间的互斥和同步操作,只存在对一个变量的互斥读写操作
  2. 尽量减少 GC 与工作线程协调的开销
  3. 尽量减少工作线程对 GC 的影响,gc 分为标记阶段和回收阶段,这期间可能会有新的垃圾,这是无法避免的,会交给下个 GC 周期来处理。在标记阶段新增的垃圾也一定会在下一次追加阶段被处理。

关键的地方来了,paper 中用两个特殊节点将 5 种操作简化为 1 种操作,这是一个很神的 trick,完成了相当于“剪枝”的效果。

  1. 特殊的 NIL 根,他的左右两边都指向自己,用来表示上面 5 种操作的一些特殊情况,以此来减少需要处理的情况,它可以把操作 3 和 5 作为 操作 1 的一个特例,然后把操作 4 当成操作 2 的特例。
  2. 特殊的 freelist 根,不把 freelist 中的当做垃圾,连接 NIL 和所有 freelist 中的节点,并且不连接其他任何节点。这样可以将操作 2 归到操作 1

简化后,mutator 就只剩下一个逻辑:将一个可达节点的一条边指向另一个可达节点。这样一来,需要实现的原子操作就大量减少了。

三种颜色

黑、白、灰。颜色迁移的限制:

  • 节点颜色不能从深变浅,包括 黑->白,黑->灰,灰->白
  • 深色节点不能引用浅色节点

两个阶段

在 GC 的两个阶段,mutator 和 collector 会有不同的操作。

标记阶段

  • mutator:将一个可达节点的一条边指向另一个可达节点
  • collector:标记所有可达的节点,即将所有可达节点变黑,白->黑,灰->黑,灰变黑时要连同其子节点一起。

回收阶段

  • mutator:将一个可达节点的一条边指向另一个可达节点,此时将白色节点变灰
  • collector:将未标记的节点添加到 freelist,取消其他标记,即将白色垃圾添加到 freelist,把黑色节点变白

并发和摊销

论文提出的方法理论上是不需要 STW 的,mutator 和 collector 可以完全并发运行,这样可以利用多核 CPU,并发标记、并发回收,只是每次 mutator 修改对象时都需要做额外的判断,以此来摊销老的标记清除方法的停顿时间。不过实现上没有 STW 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反而会影响性能,乍一听有点反直觉,但这是因为全局写屏障的存在,比如 Go 会用 STW 来开关写屏障来减少对 GC 期之外工作任务的影响。

实现

Go 基于 Dijkstra 的实现引入了一些附加物

写屏障(write barrier)

Go 的写屏障将当前可访问的对象从白色变为灰色,具体实现跟 CPU 架构相关。比如,go 用汇编来实现的 X86 架构的写屏障 runtime·gcWriteBarrier。Go 会在编译时将写屏障注入到代码中。写屏障仅在标记阶段和标记中止阶段开启,或是 cgo 检查时。另外,Go 对 write barrier 还做了一些优化,混合使用 Yuasa-style deletionDijkstra insertion,引入write barrier buffer来优化 per-P 的单独指针的写屏障,对一些涉及到内存排序的场景,用幂等的覆盖写操作代替使用写屏障来保证执行顺序等。

计步器(pacing)

用于调控 GC 触发时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控下次 GC 的时机:内存增长情况和 CPU 使用情况。GC 标记阶段后台会占用最多 25% 的 CPU,比如程序使用四个 P 运行的话,GC 会占用其中一个 P,并且会固定在这个 P 上运行标记的 goroutine。这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新分配的速度大于标记的速度,那就需要一些额外的 标记辅助(Mark assist) goroutine 占用其他的 P 去辅助标记,Mark assist 做的工作跟 GC 的标记工作一样,不过会分块处理,每次最多处理 64k 内存,因此两次处理的间隙可以让用户的 goroutine 被调度。而需要的 assist 数量会根据内存增长情况和 CPU 负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就是 pacing 的工作,它是基于一种反馈控制算法,具体实现在 runtime/mgc.go中。

开发者

在理解的 Go GC 的实现理论后,开发者可以让自己的代码与 GC 更好的配合,有写需要注意的地方,在 GC 阶段,有短暂的 STW 用以开启、关闭写屏障,这需要停止所有 goroutine,通常只需要几十微秒,但需要开发者:

  • 尽量减少分配到堆的代码,这样可以直接减少 GC 的压力,因为需要标记清除的对象减少了,可以利用逃逸分析工具观察哪些变量逃逸到堆中,其中哪些是可以避免的。
  • 尽量不要写循环分配堆内存的代码,尽量将循环中分配内存的操作移提出到循环外。

质疑

有很多人对 Go GC 的质疑是因为 Go 1.5 之前的 GC 真的很慢,那是直接影响在是否生产环境中使用 Go 的因素,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其他的一些质疑是为什么 Go 不采用压缩、也不采用分代的优化方案,Go 团队对此也有所回应:

分代(Generational)

分代 GC 基于一个假设,大多数对象都是临时用一下马上就释放了,分代可以帮助 GC 更快的找到这些对象,这可以减少 STW 时间,但是 Go 编译器会做逃逸分析,它会将大部分临时变量在栈中分配。同时 Go 还采用并行 GC 的算法,STW 时间非常短,清理会在程序运行时后台进行。不过分代 GC 依然可能减少后台清理的时间。

压缩(Compact)

压缩是为了避免内存碎片,这可以让你使用最简单的内存分配器来提高性能,简单的 bump allocator 在单线程下很快,但是多线程需要加锁。但是现代的内存分配器已经避免了内存碎片,ptmalloc、tcmalloc、jemalloc,go 的内存分配器在 tcmalloc 的基础上开发的。另外,Go 采用的是 per-P caches(mheap),小于 32kb 的对象会在 mheap 上分配,大对象才会在 heap 上。

在众多的质疑声音中,有一篇比较专业的来自 2016 年 12 月的 文章,作者对 GC 的理论的了解很全面,但是对 Go 团队的 GC 设计理念没有充分的理解,他认为 Go 太过在意 GC 停顿而对 GC 的其他功能做出了取舍了,比如内存碎片导致的浪费。但是 Go 团队深刻分析了摩尔定律对硬件的影响,比如他们总结发现摩尔定律对 CPU 的影响虽然明显变弱,但是对内存来说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所以他们认为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内存的成本相比 CPU 会降幅更大,所以 Go 设计 GC 的目标是基于这个预测,那么内存的浪费当然就被“取舍”了,并且像 tcmalloc、jemalloc 这种现代内存分配器已经对内存碎片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控制,所谓的内存浪费并不明显,除非是在特定领域,比如内存特别小的嵌入式设备。

作者还认为 Go 的非抢占式调度的设计会让紧循环计算直接影响 STW 时间,比如解码大块的 base64 数据,这在文章发布日期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在 2015 年就已经有关于抢占紧循环的相关 issue,并在 2020 年 Go1.14 版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文章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吞吐量——确实是 Go 的 GC 目前的弱点,堆内存分配速度越快,GC 占用的 CPU 时间就越多,Go 会动态调节以达到分配速度与标记速度的平衡,这就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吞吐量。但是 Go 的逃逸分析也会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他的就要交给开发者对 Go GC 的同理心了,尽量写出值传递的代码,而且分代 GC 也不能解决吞吐量的难题。而关于 Go 采用“双倍堆”的问题,在 Go 看来这属于“设计如此”,Go 提供的数据分析表明,堆开销的增长与写屏障的影响是成反比的,所以双倍堆可以提高性能,这也是 Go 的取舍。

未来

很多人都会对标记清除的 GC 方案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它是十分老旧的,问题很多的方法,觉得它只适合在大学课程中以此作为 GC 章节的讲解。采用标记清除的古董语言 Lisp 就被人诟病 GC 很慢,Objective-C 引入标记清除 GC 后发现很多问题,很快就用引用计数的版本替换掉了,不过引用计数方案也有它的问题,比如循环引用需要额外解决,性能问题,它采用的意外摊销(accidentally amortized)策略不能保证响应时间。

虽然 Go 的 GC 已经十分出色了,但是 Go 团队依然没有放弃持续寻找优化空间,分代 GC 是一个实现简单,又节约内存的方案,没有明显缺点,Go 在 2018 年制定新的 SLO 之后,尝试了一个ROC (Request Oriented Collector) 的方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还是把目光挪到了分代 GC,但是 Go 需要保持值传递的属性,所以需要实现非复制的分代 GC,通过 bitset 来标记上次 gc 保留下来的指针,但 benchmark 表现不行,这是由于分代 GC 需要全局开启写屏障,虽然可以优化但开销不可避免,另外值传递和逃逸分析大幅降低了“年轻指针”,这让分代 GC 的优势发挥不出来。Go 又尝试用哈希表来维护老指针的标记,这可以去掉 GC 期之外写屏障,以哈希计算的开销来替换写屏障的开销,同时用加密级别的哈希来避免处理哈希碰撞,不过结果依然几乎没有提升。所以 Go 接下来要做的只能是继续优化写屏障,完善逃逸分析的一些缺陷

引用

On-the-fly Garbage Collection

Getting to Go: The Journey of Go's Garbage Collector - The Go Blog

Go GC: Prioritizing low latency and simplicity

go1.15.2 source code

Garbage Collection In Go : Part I - Semantics

Garbage Collection In Go : Part II - GC Traces

Garbage Collection In Go : Part III - GC Pacing

Visualizing Garbage Collection Algorithms

runtime: clean up async preemption loose ends · Issue #36365 · golang/go · GitHub

Go 1.5 concurrent garbage collector pacing

Request Oriented Collector (ROC) Algorithm - Google 文档

Why golang garbage-collector not implement Generational and Compact gc?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