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wcshan
Created November 7, 2019 08:10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wcshan/30f34125eeccf156a4a50f2bc58aa1c2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wcshan/30f34125eeccf156a4a50f2bc58aa1c2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三角债
3、三角债:人们对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是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是一种无秩的开放的债务链。
企业之间的资金拖欠若波及面太广,规模过大,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冲击银行信贷计划的执行。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或不能进一步向银行申请贷款,或难以申请到信贷;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陷入债务死扣之中,每一个企业既不愿意偿债,它的债权也无法得到清偿。会造成经济信息的混乱。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利率过低以及经济交易过程中缺乏惩罚制度都会使商业交易中的净负债者有利可图,而使偿债缺乏应有的刺激机制”是三角债形成的原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三种解套三角债的方法:(1)成立一个“清债中心”;(2)把债权转化为股权;(3)改革资金市场,建立正常的惩罚制度以确保商业信用的发展。
80年代后期,由于中央政府开始抽紧银根后,企业账户上“应收而未收款”与“应付而未付款”的额度就大幅度上升。到90年代初,中国的 “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中国经济开始治理整顿,清理三角债。
1990年4月,新华社发布了国务院决议:“当前,由于市场疲软,产成品积压,工交生产中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很尖锐,企业、单位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和前清后欠的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当前生产正常进行的突出问题,也损害了社会信用。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
1991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吉林省考察企业工作时说:“三角债”前清后欠,越欠越多,严重妨碍了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他指出,清理“三角债”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他提出注入资金、压货挂钩、结构调整、扼住源头、连环清欠等一整套铁拳式的解决措施,只用了26天,清理拖欠款125亿元,东北问题基本解决。
朱镕基用长途电话、传真、电报向全国各地政府下达了一道口气强硬的"军令":"各地务必在1999年9月20日21时以前,将你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拖欠注入资金情况(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和清理项目数),报至国务院清欠办公室,如果做不到,请省长、自治区政府主席、市长直接向朱镕基副总理汇报,说明原因。"
1991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打好一场清理“三角债”的攻坚战。此后,清理“三角债”掀起高潮。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