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caasi
Last active December 10, 2015 05:58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caasi/4391584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caasi/4391584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院長,在此先不探討國號的問題,請問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是,我們的領土範圍可以和別的國家重疊嗎?可以同時涵蓋聯合國會員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嗎?

再來,何謂「一個中國」?中國對「一個中國」本來是採取三段論法,說:「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合法政府?。」2001年,中國副總理錢其琛重新詮釋「一個中國」,改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說法,企圖把台灣鎖進中國的的框架裏。請問院長能否接受中國的說法?如果不能,我們又怎能同意以「一個中國」為前提的「九二共識」?

接續以上提問,本席接下來想探討的就是兩岸政策與外交政策相互影響的問題,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主權危機。

一、被「一中原則」框限的兩岸政策

馬總統主張以「九二共識」處理兩岸問題,四年來,我們確實看到兩岸關係更加密切,但這種氣氛真的代表和平嗎?所謂的「九二共識」,辜振甫先生在《勁寒梅香》一書即指出,「九二共識」是蘇起在2000年4月28日提出的「新名詞」。眾所周知,中國堅持只有一中,不同意各表,如果中國願意尊重台灣的表述方式,那才是「共識」。不過,近年來中國卻技巧性地迴避核心問題,改用「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障眼法,讓台灣以為中國已經讓步;更可怕的是,中國正用「一個中國」的原則來捆綁台灣,讓台灣在國際社會日漸失去自由動彈的空間,因為無論中國如何解釋,絕大多數國家都認知「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一來,各自表述的空間根本就不存在。

曾在70年代擔任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的索樂文(Richard H. Solomon),根據自己參與美中關係正常化談判的經驗,發現中國人特別的談判技巧,就是談判初期會先要求建立一個雙方同意的「原則立場(principled stand)」(例如1972年《上海公報》中的原則),這些原則可以在談判過程中限制對方的議價空間,測試對方建立關係的誠意。很顯然,我們看到中國對台灣的接觸,不論官方或民間,也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是依循相同模式,就是先設定「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要求台灣接受,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展現互惠、讓利的彈性態度,讓台灣感到中國是友善的;殊不知,這種大原則不變的彈性,才是牽龜入甕的高招。

基於錯誤思維,馬政府執政下的兩岸關係看似親近、緩和,但卻日漸呈現去主權化的跡象,不只台灣人感到憂心,連中國的知識分子都嗅得出這種味道。中國作家許知遠在最近的《亞洲週刊》撰文指出,「曖昧不清的『九二共識』最終決定了選舉結果,從南方的果農到新竹的高科技巨子都承認,完全籠罩在中國大陸的陰影下。在某種程度上,台灣看來正在步香港的後塵。」以上這段話,是北京知識分子的觀察,字字句句點出了台灣面臨的危機,馬政府如果沒有感到警惕,台灣恐怕就要淪為香港了。

平心而論,本席不反對台灣與中國發展和平友好的關係,更不反對台灣人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但不能用主權去換取任何施捨,主權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至高無上、不能被取代的。我們不但要體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更要確立民主決定的基本原則,未來不論是國家名稱,或是與任何國家發展整合關係,唯有2300萬人透過公民投票才能決定。

二、依附於兩岸政策的外交政策

2008年馬總統選舉時主張「外交休兵」,表明不與中國競逐邦交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